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用青春力量焕新非遗传承

麻江县融媒体中心 曹雨萌 李洁

新年开工后,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又热闹起来。2月24日,笔者走进麻江县的这家公司,发现一群年轻面孔成了绣娘“主力”。

朝气蓬勃的姑娘们手拈绣花针、脚踩缝纫机,以布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绣出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产品。这些“萌萌哒”的兔子布偶、富有韵味的刺绣佩饰等手工制品,很受市场欢迎。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麻江县不断挖掘、培养年轻人才,为非遗文化注入年轻力量,通过“传统技艺+现代创意”,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做强产业,实现“非遗作品变商品、非遗产品变名片”的转变。

“我们公司现在全职打样的年轻设计师有25名,她们就是我们新的人才力量。我们正在把她们培养成设计、研发、生产、管理能力集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石小仙告诉笔者。

多年来,刺绣、蜡染作为非遗技艺,需要传承和发展,但非遗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现实窘迫。麻江县力推的“非遗+文创”新型发展形势,激发更多年轻人对非遗传承的责任和热情。

一批热爱非遗技艺、拥有创造力的95后、00后大学生参与到非遗产业化的工作中来,石小仙就是这些大学生中的一员。自毕业后进入公司,她一直从事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我们一年全天候地进行设计和研发,产品的更新迭代是一直在做、一直在优化。”她笑称,“我们要更快地用新的产品覆盖旧的产品,才能更快占有一定市场。”

这种“公司+非遗人才+创业女大学生+绣娘”的模式,不仅给大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更为其搭建了发挥特长、实现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大学毕业后,肖怡来到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工作,一年多的工作时间里,她收获很多。“我很喜欢刺绣、蜡染这些非遗技艺,会把这些技艺融入到我设计的产品中。看见我设计的产品投入生产,进入市场,受到大家的喜爱,我觉得很开心、很自豪。”

肖怡的经历并非个例,石小仙介绍:“公司和学校达成合作,订制了一个绣娘培训班,目前全班有43名同学,我们公司无条件接受他们来实习就业。”

全新模式和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不断推动非遗技艺创造性转化、非遗产业创新性发展。如今,包含工艺品、服饰、鞋帽、软装等品类的1000多款产品非遗文创产品,走出麻江、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成为麻江一张靓丽的名片。

“过年至今,我们接到的订单约有37、38万元。”看着订单越来越多,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宇高兴地给笔者介绍,除了结合市场创新拓展产品品类、打响品牌知名度,公司还与知名国产动画IP联名,设计生产衍生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宣传的方式拓展市场,着力打造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的非遗文创产品产业链。

“我们今年报名参加了4月的深圳礼品展、深圳玩具展和广交会,争取把公司年轻人的创意和我们贵州少数民族的刺绣工艺结合设计的布偶,作为一个主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打开销路。”刘天宇表示,会抓住一切机会,大力推介非遗文创产品。

--> 2023-02-2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7112.html 1 用青春力量焕新非遗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