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奋斗路上·绿色力量①

“90后”博士扎根贵州修复矿山生态

——记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李松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有13次提到“绿色”、30次提到“生态”、18次提到“自然”,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新年伊始,本报关注贵州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聚焦现代化奋斗路上投身绿色发展的普通人,讲述全省上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奋斗,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矢志修复矿山生态

“当看到曾经被矿山开采破坏损毁的大地重新披上绿装时,我的心里特别欣喜!”提到自己所从事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时,李松林满脸兴奋地说,这让他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

2022年12月,水利部决定授予299名个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李松林是其中之一。

“90后”李松林是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的工作人员,也是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作为一个出生在四川山区的孩子,怀着对祖国青山绿水的热爱,李松林在博士攻读期间便开始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求学期间,李松林为研究大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效应,深入三峡库区开展深入研究。

从那时起,李松林的脚步踏遍三峡库区内几乎所有县区,秉承精益求精、严谨科学的态度,他不断刻苦钻研,分析海量数据,反复进行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博士毕业后,李松林致力于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2020年,他选择来到贵州,希望能将自己的专业所学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水土保持工作难度较大的贵州作贡献。

同年,李松林进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工作,从事矿山生态修复有关工作。

半年拿下“苗岭一战”

“矿山修复对于矿山水土保持有着重要作用,也对矿区地质安全隐患防治,矿区生态系统改善和功能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李松林看来,贵州是采矿大省,采矿历史悠久,经组织核查,全省需要工程治理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面积庞大,修复任务十分艰巨。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两手都要硬。”李松林说,做好矿山生态修复,才能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只有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全链条,才能推动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松林告诉记者,贵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5000公顷以上恢复治理任务。贵州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山高坡陡,地质环境一旦破坏,短时期难以恢复,植被难以生长,复垦复绿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亟须创新技术运用,筹措多方资金支持进行生态修复。

2021年底,李松林积极参与“苗岭山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重大项目竞争性遴选申报工作中,申请中央资金支持。

“为了能不断完善申报方案,大家纷纷放弃周末、节假日休息,组织各方专家研讨,守在办公室里不断修改、完善申报内容。”李松林回忆着,无数个加班的日子在脑海中闪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半年努力,贵州省自然资源厅于2022年6月成功申报“苗岭山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在全国52个项目评审中位列第7,获得中央支持3亿元用于修复黔东南州、黔南州相关区域的1100多公顷历史遗留矿山。

“贵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为了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及时高质量推进实施,深入一线成了李松林的工作常态。

尽管参加工作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李松林的脚步已经走遍全省9个市州,覆盖50多个县区。

“矿山一般都位于较偏远的山区,途中山路很不好走,很多次冒雨到达目的地,走上一圈,没一会儿,湿泥就沾满了鞋子和裤脚。”李松林说。

2020年参加工作以来,李松林还参与编制印发了《贵州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方案》《贵州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技术规程》《贵州省历史遗留矿山“一矿一策”编制参考大纲》,全程参与到全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中。

他还参与编制《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在建与生产等有责任主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通知》,参与制定贵州省“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保障和支撑我省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李松林深情地说,自己非常喜欢贵州,尤其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让他深以为傲,愿意在这里扎根并不断奋斗。

李松林表示,贵州矿山生态修复道阻且长,需要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久久为功,更好地还矿山一片绿意盎然。

--> 2023-02-06 ——记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李松林 奋斗路上·绿色力量①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5423.html 1 “90后”博士扎根贵州修复矿山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