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让“新市民”乐享“新社区”

——贵州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治理路径观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农历新年刚过,各行各业的人又陆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印江自治县幸福花园安置点小区内,“幸福窗帘”的店主陈林,刚给客户装完窗帘回到家中,又接到了安装家电的电话。“自从搬到县城以后,我已经开了两家店,安装工人忙不过来,我就自己上门装,还能节约不少人工费。”

陈林是贵州众多搬迁群众之一。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从2015年开始,贵州共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累计建成949个集中安置点。确保更多陈林这样的“新市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省各地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社会治理方法路径,让“新市民”乐享“新社区”。

构建服务保障体系 居民随叫随到

2022年底,贵州各地迎来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场雪。毕节市七星关区处于高海拔地区,寒风吹过,湿滑的地面让居民出行非常不便。

“罗支书您好,我母亲发烧了,这种天气不方便出门,能请你们帮忙联系一下社区医院的医生上门看病吗?”家住柏杨林街道圆梦社区105栋的搬迁户马菊聪在微信管理群内,向社区干部罗冬梅求助。

两分钟后,罗冬梅看到了这条求助信息,立刻联系社区医生吴维才上门,前后不到半个小时,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处理。

柏杨林街道是毕节市单体安置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建安置房148栋7265套,下设和美、幸福、阳光、奋进、圆梦5个社区,安置搬迁群众6372户29001人。

“每一栋居民都建有微信群,除了物管外,我们还安排了党员干部进群,第一时间为搬迁群众解决问题。”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居晓娟介绍,柏杨林街道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精心打造“五心服务”,实现了让群众“凝聚向心、生活舒心、过得安心、住得放心、充满信心。”

为了构建全面的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居民随叫随到,贵州累计向安置社区选派了758名第一书记和2625名工作队员,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1099人,实现党建引领作用贯穿就业组织、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全过程,让“新市民”在安置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安心家园”

人勤春来早。新年刚过,在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的“微田园”里,部分新市民开始劳作。

为延续易地搬迁群众的劳作习惯,奋进社区在安置点附近积极流转土地,打造了50余亩“微田园”,按照户均0.1亩的标准分给搬迁群众使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有地种,既满足“菜篮子”需求,又降低了群众的生活成本。

“种种菜锻炼身体,在这里居住舒心又安心,干什么都方便。”搬迁群众罗玉菊在自己的菜地里种上应季蔬菜。

跟龙里的“微田园”一样,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连心果”基地修建的产业路,也是为搬迁群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心家园”的举措之一。

“我们这个路修通了以后,“连心果”基地就将建设成为一个可供市民体验休闲采摘乐趣的精品果园。”新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申全常对这片占地128亩的“连心果”基地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基地已先后种植了梨、柑橘、黄桃、青脆李、玛瑙红樱桃等水果。易地扶贫搬迁党员李满玉已经在这里承包了100多亩林下土地,每天还吸纳30多名群众在基地务工。

除了在产业基础设施上发力外,扩大教育和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覆盖面上同样硕果累累:“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建和改扩建配套学校669所、医疗机构440所,保障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学就医。

以居民增收为目的 全力保障创业就业

称重、装袋、打包……每年春节前后都是食品销售行业的旺季。在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龙生社区,一家思南手工米粉加工坊的机器一直忙个不停。“我们米粉的产量一天可以达到500斤,都忙不过来。”作坊老板是从思南县搬迁过来的新市民杨胜琴。早在2019年,她们一家六口搬迁到万山区后,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就在家门口开一家思南手工米粉作坊。

“这个米粉主打传统的做法和口感,所以回头客特别多,现在每天的总营业额都有上千元。”杨胜琴说,由于龙生社区离市区较远,客流量较少,创业初期的房租、水电费用支出较大,总是入不敷出。“我们移民社区干部上门走访知晓这一情况后,便主动帮助我寻找客源,这才打开了销路。”  

“这周公司要赶一批货出国,这几天能加班的搬迁群众可以主动报名。”连日来,出口货物通关逐渐顺畅,从江县井当社区的贵龙饰品贸易有限公司从江井当分公司负责人杨除英与员工都忙碌了起来,之前积压的饰品订单,现在得加班加点赶出来,好让工人赶在过年前多挣点钱。

35岁的“新市民”杨云菊,是在该企业务工的上百名搬迁群众之一。“我在这里上班快5年了,每个月不仅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还可以在小区内接送孩子读书,照顾家里的老人,这样的好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杨云菊说。

2022年,贵龙公司在从江县洛香镇登岜村的600多平方米厂房建成投用,新生产线稳定带动40多人就业。目前该公司产值已达800余万元,发放工资400余万元,两条生产线稳定带动150余人就业。

以居民增收为目的,全力保障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贵州围绕省内外用工企业需求,对搬迁群众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针对搬迁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4万人次;全省各地帮扶车间、基地及周边企业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4.3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及公共服务岗位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5.39万人,促进自主创业2.15万人。同时,全省还有44万人搬迁劳动力实现在省外务工。

--> 2023-02-06 ——贵州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治理路径观察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5416.html 1 让“新市民”乐享“新社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