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碧水清流入画来 生态润校净心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冉阿建 粟超

漫步在贵州省委党校三思湖畔,只见阳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

三思湖像翡翠般镶嵌在青山中,与湖边雕刻着“不忘初心”四字的自然景石,雕刻着“遵义会议会址”及《忆秦娥·娄山关》诗句的文化景墙紧密呼应,将山景、湖景、林景与校园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林在景中、景在山中、山在水中”的生态美丽画卷。

课后的学员们三两成群在湖边散步交流,或分享趣事,或谈论学习心得,一片欢声笑语。

“校园环境好,学习更高效,生活更舒心,更有助于深入地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中青一班学员罗琳把三思湖比喻为“天然氧吧”,课后闲暇时喜欢和同学在湖边散步交流。

谁能想到,如此美丽的三思湖过去却是一片烂水田和鱼塘,水体黑臭难闻。

省委党校生态环境管理处负责人赵军介绍,三思湖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生产组养鱼用的鱼塘和烂水田,由三个拦水坝隔开,呈阶梯式排列。他说:“以前几乎没人管,环境脏乱差,周边也是泥巴路,虽然偶尔也有学员来散步,但体验很差。”

2019年8月,为了给培训学员和教职员工在学习、工作之余创建一个良好的休闲、康体空间,秉着生态保护、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依山之势造临水之境”的理念,省委党校投资368万元,以原有的三个拦水坝为载体,进一步修建完善了滨湖步道、风雨桥、休闲亭等设施,原三片水域连成了一片,面积达20亩,取名为“三思湖”,意为“思进、思变、思源”。

由于三思湖补给仅靠降雨补给,基本没有地表径流补充,加之经年累月湖底泥沙堆积、湖底渗漏等历史遗漏问题,导致三思湖水体水质较差、富营养化严重,湖面发黑发黄,几乎成为黑臭水体。

2021年2月,贵州省水利厅到省委党校调研三思湖水体情况,以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按照“水清、水活、水流、水足”原则,建议对三思湖湖底进行清淤、防渗处理并修建引水工程对三思湖进行稳定补水,提升湖体水质。

2022年2月,贵州省水利厅出资211万元,省委党校自筹资金59万元,由花溪区水务管理局对三思湖实施全面治理,完成了湖底清淤、防渗、坝体加固及周边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效果明显。

“三思湖以前水道走水不畅,淤泥堆积发臭,现在水干净太多了。每天学习疲惫后,最喜欢在湖边散步。”第三次到省委党校学习的处长班学员周奇江,是省水利厅机关党委副书记,看到三思湖的变化感触颇多。

周奇江说,三思湖的治理是党校生态润校的生动实践,既给学员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又可将课堂搬到湖边,利用沉浸式教学,以案例讲话,深入感受生态文明理念。

从“发黑发黄”到“清澈见底”,三思湖的治理是省委党校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地厅班学员张一凡表示,三思湖治理改造,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例证,依托一个天然洼凼,集纳两侧山体的天然流水形成,随着山势缓缓淡出,一切天然去雕饰,而周边做出的步道随山就势,用材环保与自然契合,朴实而大气,处处体现出省委党校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省委党校占地1089亩,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60%为原生态森林,生态基础极好。

近年来,省委党校紧紧围绕“创建新时代一流特色省级党校,全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学府’”的总体目标,大力开展生态校园建设,围绕生态润校理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行动规范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建设和服务中。

“党校的主体责任是育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在把三思湖等一批代表工程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的同时,坚持山上做文章、林下找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刚平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推进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具有战略意义。

“走在校园林荫路上,百年老树郁郁葱葱,建筑色彩典雅厚重。漫步在三思湖畔,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树林,静心亭与小康桥相映成趣,瞬间净化了心。在感受到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发生的深刻变化同时,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也更深了一步。”中青二班学员黄怡说。

当前,省委党校正在推进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建设生态优先、分区合理、主题突出、特点鲜明,全方位打造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学府”相匹配的绿色校园、生态校园。

--> 2022-10-2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7057.html 1 碧水清流入画来 生态润校净心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