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正安 吉他生“金” 动力充盈

■ 卢世容 杨媛媛

秋天的正安,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耕种的季节。

走进正安,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场景:满载吉他的卡车呼啸而过,漂洋过海,为世界弹奏正安声音;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加班加点赶制吉他,产量令人惊叹,“正安吉他工匠”劳务品牌越擦越亮;田间地头,操劳一年的茶农、种植户们边算丰收账,边抢抓秋种进度,播种来年的“希望”;街头巷尾、广场周边,乐手激情弹奏,市民饭后漫步闲逛,尽享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民生红利……

正安全县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干劲十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行稳致远,拥抱新发展、谱写新篇章,演绎正安精彩。

■ 做精做新 正安吉他转型升级“奏新声”

“窸窸窣窣、铿铿锵锵……”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内,细心打磨声、机器的轰鸣声昭示着企业饱满的生产状态,目光所及,园区内处处生机勃发。

宽阔高大的标准厂房错落有致,111家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基本形成了闭合和稳定的产业链,年产销吉他600万把、产值6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正安的吉他产业园,完备的产业链条将转型升级工作逐渐引向深入。

在张维义工作室内,他正戴着手套,拿纯棉布一次沾黄豆大小的一点虫胶,轻轻擦拭着吉他。在一个月如此反复操作下,让漆更轻薄,并减少对木材本身震动的抑制,从而使琴声更佳。

“我们只做私人订制吉他,根据演奏者手型大小、演奏习惯等量身定制。”据张维义介绍,在制作过程中选材、琴头等各个环节均要与演奏者反复沟通确认,尽可能放大演奏的乐趣,传递音乐带来的美好。

不同于园区内其他吉他制作车间的大产量、高效率,“特色”“优质”“高产值”是该工作室的标签。2021年,该工作室虽只制作了138把手工吉他,但产值却高达600多万元。

“面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们已从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转变成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张维义说。

从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张维义工作室的“订制化”服务模式,实现了向客户提供私人订制产品,手工吉他品质获得国内外演奏者的认可。据了解,订制订单大都来自国内外的一些专业吉他弹奏者、音乐学院与大型培训机构等。

发展的画卷,总在接续奋斗中壮阔铺展;创新的故事,总是由研发上的突破来推动转型升级。

近年来,贵州正安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不断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利用,开发生产了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打开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该公司生产的HPL新型材料吉他打破了传统木质吉他的常规做法——运用可循环可再生的HPL新型材料制作。新型材料密度高,发出的声音比较有力,同时具备水火不亲、环保、抗刮花、抗指纹等特点,便于保养、打理,深受乐手们喜爱。

从2019年研发上市至今,HPL新型材料吉他制作技术相对成熟,独特的音色、优秀的品质,获得市场青睐,总销售量5万余把。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随着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我们将更加重视技术提升与创新发展,朝着更多元、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贵州正安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厂长李启旺说。

创新不止,发展不停。2022年初,娜塔莎公司的又一力作竹吉他一经亮相,便备受关注,一跃成为吉他界的“新晋网红”,吸引了众多音乐人“尝鲜”体验,纷纷给出了不俗评价。

■ 产城融合 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夜幕下,正安吉他广场人流如织,灯火通明。老年人在翩翩起舞,吉他手开始秀手速,弹奏激情的旋律。步行道旁,各类美食摊点汇聚,点燃了正安的夜经济……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正安县坚持产城互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奋力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宽敞的房子,稳定的工作,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如今,正安县瑞濠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段素美,已经彻底告别了守着几亩田、一家四口挤在破旧瓦房的日子。搬迁后,她在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内的钰丰乐器上班,工资稳定,还能享受社保等福利待遇,一家人过得非常幸福。

“夜晚的广场很有特色,也很热闹。闲暇时我都会带着孩子来广场逛逛,享受欢聚时光。”下班后散步逛街,成为了段素美一家的新消遣方式。

城因人而兴,人因产而乐。正安县紧紧围绕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全面优化规划布局,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全力提升城镇品质。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正安坚持“以产兴城”“以产聚人”“以城促产”,把经开区发展放在城镇发展的整体中来谋划,推动单一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互为支撑、协调发展。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规模,着力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全力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带动人口集聚。高标准规划打造地标性商圈和商业步行街,推动销售、体验、餐饮、娱乐等多业态集聚,带动“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等加快发展,持续激发城镇消费活力。

城镇建设和特色产业的有序融合发展,让这座黔北边缘县城充满生机与活力,且发展动力充盈。

“十三五”期间,正安累计完成城建投资约460亿元,县城建成区21.4平方千米,城镇化率为52.7%。全面建成城市综合体核心区,市政配套设施和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称号。

“现在的街道、小区、公园、广场,每一处都是风景,都有吉他,吉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段素美说,“在这样功能齐全的城市生活,幸福感满满。”

■ 立足优势 做强山地特色农业

在正安县庙塘镇走马村,村民骆国洪的20亩辣椒地喜获丰收,“去年我开始种植7亩辣椒‘试水’,取得不错收益后,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20亩。”骆国洪乐呵呵地说。

庙塘镇以党建为引领,采取“公司+合作社+大户+群众”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辣椒产业。今年,该镇共种植辣椒4000余亩,全年预计产值达1300余万元。

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头戏”,辣椒已成为正安农民增收致富的“火红”产业。该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龙头企业为引导,实现大户带小户、职业椒农带散户的发展模式,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今年,正安共种植辣椒12.2万亩,建立239个上规模的辣椒基地,落实订单辣椒种植7万亩,培育职业椒农2283户,种植农户近2万户,拓展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该县围绕“四新一高”要求,助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全力做强做优茶叶、方竹、蔬菜、中药材、林果业、生态畜牧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并抓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立足农业产业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推进农旅一体化,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行走在正安乡村,远处茶山黛立、绵延起伏,入目皆画。这是该县的又一“明星产业”。

土坪镇明星社区茶农伍传均是当地出了名的种茶能手。虽然他总是吐槽采茶季的辛苦劳累,可当别人劝他干点别的时,却又急了起来,“不行。谁不让我种茶我就跟谁急,一亩地一万多元的毛收入,上哪里找?”

正安县非常重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利用资金鼓励群众发展茶产业。土坪镇、中观镇、小雅镇、流渡镇等高海拔区域均种植了白茶。如今,各村寨都在发生变化: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瓦片房变成了小洋房,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目前,正安县累计建设茶园31万亩,其中白茶18万亩,辐射带动茶农5.5万户20万余人持续增收。

■ 山水秀美 “绿色名片”激活旅游新引擎

“清晨,伴着鸟语虫鸣,在推窗可见绿的桃花源记景区醒来,让我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了更深的认识。”来自重庆市南川市的市民王德梦,自从今年春天到正安县桃花源记景区欣赏了“十里桃林”的风光后,便被深深吸引。国庆节期间,她又约上三五好友再次来到桃花源记景区度假。

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的桃花源记,是正安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绿色名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张“绿色名片”,着力拓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全县打造生态旅游的有效探索。

在一步一景的桃花源记景区内,既有充满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忠孝文化的景观,还设置了种菜、做饭等各类丰富的体验式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

正安县文旅集团副总经理焦磊说,虽然受疫情影响,国庆节期间的游客同比稍有下降,但民宿入住率却高达70%,实现创收10万元左右。景区也获得游客一致好评。

近年来,正安县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着力打造桃花源记、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水车坝温泉等自然景区,并将尹珍文化、吉他文化、知青文化和民族民俗等文化融入景区打造中,同时根据各景区的特色,开展生态农业采摘游、民俗体验游、房车露营、休闲避暑游等活动,打造了集个性化旅游、休闲、体育、度假于一体的基地。正努力形成具有正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今年1至6月,正安县共接待游客126.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94亿元,持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22年,正安县吉他产业园已申请验收创建国家级园区,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也在有序推进;已推荐评定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龙坪村),评定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新州居);获市级研学旅行基地2个。

“十四五”期末,正安将力争实现4A级景区总量达3个以上,3A级景区达7个以上。2025年,全县接待游客量超过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0亿元。

--> 2022-10-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033.html 1 正安 吉他生“金” 动力充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