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培育优质新品种 推广高产新技术

贵州水稻高产攻关捷报频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邓钺洁

9月16日上午,经工作人员现场测产,由省农业农村厅省级水稻高产“揭榜挂帅”团队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实施的水稻超高产示范田最高亩产达1154.68公斤。当天,测产人员共对三块试验田进行了水稻测产,三块田亩产均达到1100公斤以上,最高一亩亩产1154.68公斤,再次刷新了贵州省水稻高产纪录,这个产量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据了解,兴义市的这块水稻超高产示范田是2013年在袁隆平院士的倡导下开始试验种植的,当时定下目标要突破水稻亩产1000公斤,为全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和超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研究平台。基地2014年实现亩产1079公斤,2020年实现亩产1081.8公斤后,2021年实现亩产1123.87公斤。

2022年,结合《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方案》,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曾涛牵头的省级水稻高产“揭榜挂帅”团队集结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黔西南州农业技术推广科、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采用杂交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无纺布钵苗育秧等增产技术,再次对贵州水稻高产纪录发起冲刺。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刷新了贵州水稻亩产单产纪录。

捷报频频传来,9月13日,湄潭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测产专家组对永兴镇桐梓园村马渡河组水稻小面积高产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通过现场收割、称重、测定水分、扣除杂质、计算产量等环节,认定该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1018.16公斤,超出原计划亩产预期目标20%。

该水稻小面积高产示范基地是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揭榜挂帅”榜单之一,基地示范实施主体是湄潭县明军种植专业合作社,核心示范面积200亩,示范带动5000亩。示范田选用了泰优808,采用“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水稻植株生长健壮、青秆黄熟、长势良好、病虫害少。同时,该示范基地按照统一选种、统一育秧、统一规格插秧、统一施肥、统一田管方法和病虫防治,由农户自主种植的模式进行耕种作业,具有推广价值。

在天柱县高酿镇高产攻关田,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农技推广等有关专家对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2号超高产栽培示范进行测产验收,实测亩产干谷871.69公斤,实现了“揭榜挂帅”小面积超高产目标。该成绩是在今年4月至6月极端低温和7月至8月极端高温及干旱灾害叠加下所获,通过农技人员的努力应对,采取“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才实现的来之不易的成绩。

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贵州省通过培育优质新品种、推广高产新技术等多种举措,在希望的田野上,找寻水稻优质高产“密码”。

良种给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优良新品种的推广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又对升级水稻种植结构,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我省引进了水稻新品种内6优6368、J香优168等20余个品种,在贵定、麻江、天柱等地进行田间种植展示和品比。其中,主栽的泰优808、川优6203等达国标二级以上,预计平均亩产实现65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长10%以上。这样的举措开阔了各地水稻品种选择视野,打通了品种选择“卡脖子”的难点。

技术过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农技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精彩纷呈的技术支撑在各地栽培应用中迅速铺开,各种高产栽培技术带来的改变与成效切实可见。在贵定、麻江、天柱等种植示范点,省农技推广总站领衔的揭榜团队,以高产、抗病、优质的优良杂交稻和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为核心,配套“两增一调”高产栽培、干湿交替灌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技术为水稻高产保驾护航。通过各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加持,100亩连片示范区水稻预计亩产750公斤,增产200公斤,按出米率60%折算合450公斤,按10元/斤计算,水稻亩产值4500元,亩增收600元以上,总增收超6万元。

生产配套——俗话说“秧好半熟稻”,壮秧对水稻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在贵州,无纺布钵苗育秧、旱育秧、湿润育秧、两段育秧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比,人工栽插、钵苗机插秧、抛秧等多种插秧方法同田竞技。各地各级专家、农技干部经过示范比对,一致认为无纺布钵苗育秧方式是适合贵州省实际,促进水稻增产的生产配套措施。和传统技术相比,应用无纺布钵苗育秧能培育高素质的秧苗,栽培方式灵活,可机插、可抛秧、可人工移栽,无植伤,增加基本苗,提高有效穗数,促进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强谷粒饱满度,一般农户栽培亩增产5%以上,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模式多样——“绿色稻+”将种植农业与养殖农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及资源,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从而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在贵定、麻江和天柱,均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稻+”技术,据现场了解,“稻+鱼”生态种养示范项目,每亩增收690元,“稻+鸭”生态种养示范项目,每亩增收765元。

--> 2022-09-22 培育优质新品种 推广高产新技术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603.html 1 贵州水稻高产攻关捷报频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