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树上有500多个鸟窝和1000余只鹭鸟

基佑苗寨有棵“树坚强”

本报讯 (记者 王远柏)一棵树上有一个鸟窝不稀奇,但是如果有500多个鸟窝,是不是很少见?

近日,记者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基佑苗寨采访时,发现苗寨里一棵300多年的古枫树上,居然有500多个鸟窝和1000余只鹭鸟,场面蔚为壮观。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眼前的场景正好将这首诗描述的场景还原。

初秋的晴空下,站在这棵60多米高、300多年树龄的古枫树下,微风徐徐,感觉树荫下的空气也是清凉的。据当地村民统计,这棵树上筑有500多个鸟窝,生活着1000余只鹭鸟。

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贵州鸟类专家吴忠荣。她感慨地说:“在贵州,一棵树上有100多个鸟窝,不稀奇,但是,500多个鸟窝还是第一次听说,可见这棵树有多么坚强和包容。”

透过树叶的间隙,不时看到鹭鸟从空中掠过,鸟鸣声声,妙趣横生,仿佛走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境。

基佑村党支部书记杨胜介绍,村里禁止滥砍滥伐,当年为了保护古树,修路也不得不绕道,所以,有些地方修得弯弯曲曲,有些地方修得非常狭窄。

由于保护得当,基佑苗寨现存百年古树1000余株,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除了松树、杉树、枫香树等普通树种外,还有秃杉、红豆杉、榉木等珍稀树种。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基佑苗寨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即可认定为古树。”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易茂红介绍,贵州古树名木已超过12.8万株,各地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亮点纷呈。

“要是发现有树根裸露在外,我们就会垒石盖土进行保护。”村民李永祥指着路边的树根说,“我们村真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树”。

由于生态良好,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该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每年农历二月二,寨子里举办“招龙节”,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植树。“招龙节”代代相传,植树活动代代相袭,并写入村规民约,人人遵守。

“将爱树护树写进村规民约,融入风俗节日,在贵州比较常见。”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处长何禹介绍,贵州少数民族喜以寨子的形式依山傍水聚居,对自然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在客观上对贵州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古树等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村里出现鹭群持续10多年了。”杨胜说,每年清明过后,数千只鹭鸟从远方飞来,在这里筑巢、繁衍,到10月份才飞走。最常见的是白鹭、池鹭、夜鹭。

吴忠荣说,“鹭鸟喜欢在高大树木顶部筑巢,多以群居为主,喜食鱼类。在高大的枫树上筑巢,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容易发现猎物,这给了它们很大的安全感。”

正因如此,基佑苗寨400多亩肥美的稻田鱼,以及那棵高大茂密的古枫树,为这群鹭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吃”“住”空间。

“每年,稻田鱼差不多会被白鹭吃掉一半。”村民杨世荣说,但大伙不仅没有打过鸟,每年还会多放鱼苗,不让白鹭饿着。

人有爱心,鸟亦有情。白鹭从此年年来到这里,与人和谐共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该村成为“网红”打卡点。基佑苗寨也借此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已是剑河县知名旅游村寨,村民的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全村230户1040人,去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除了9家农家乐,村里还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稻田养鱼、香猪养殖和白茶、朝天椒、中药材等种植业。

500多个鸟窝和1000余只鹭鸟,基佑苗寨的故事,仅仅是贵州多民族共同保护生态的一个缩影。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绿水青山已经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 2022-09-21 树上有500多个鸟窝和1000余只鹭鸟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456.html 1 基佑苗寨有棵“树坚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