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推进精细磷化工高质量发展

■ 省科协联合调研组

精细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于更好应对全球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助力科技进步,实现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深做广做长产业链。一是加强市场主体建设。依托黔南产业优势和贵阳的人才技术优势,打造“瓮安—福泉精细磷化工产业园”“贵阳电子级化学品特色产业园”,实施优惠政策,引进中东部优质企业,鼓励投资创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二是加强技术发展预研。加强对精细磷化工技术发展的预研,预判技术发展方向,提出需要重点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三是适时发布研发清单。加快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引进步伐,尽快实现产业化;重点加强磷系新材料和电子级化学品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和集中支持有条件的省内企业加快磷系材料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发挥好磷化集团的龙头作用,不断拓展产业链。四是做好工艺路径选择。建议两条腿走路,实现“湿热并举”的磷肥和精细磷化工一体化发展,开发多品种高附加值的产品。五是引导好产品选择。重点研发生产六氟磷酸锂等锂电池电解液和电子级化学品。

整合资源加快提升检测检验能力。由省质监部门牵头整合较为分散的检测检验机构,真正用好“国家磷及磷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磷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与公共服务平台”三块国家级牌子。将检测检验公共服务功能整合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和科研院所共享检测设备的意愿,鼓励资源共享,有偿服务,降低设备闲置率,提高检测能力,降低科研和生产成本。

加强精细磷化工创新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助推精细磷化工产业发展,依托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集聚区,运作好“磷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与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完善平台功能,实现研发、生产、检测、原材料、用户等多方资源要素聚集,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模式,强化产业耦合,实施信息共享,服务互动,利益共享。基于平台大数据建立技术预测和市场预警机制,更加准确预测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规避市场风险。

加强精细磷化工人才培养。采用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将精细磷化工专业人才纳入“贵州人才蓄水池”,纳入省人才库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加强检测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支持省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研究机构的中高端人才,进入磷化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建议筹建贵州磷化工学院,培育梯次衔接的精细磷化工人才队伍,补足人才短板。

强化统筹运作管理。一是依托大企业集团带动共建特色精细磷化工基地,在已认定为化工园区的区域内,着力打造特色精细磷化工基地,加快磷系新材料或电子化学品等产业规模化形成。同时,吸引投资商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同开发分领域的精细磷化工产品,实现多赢。二是加大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产业链共生利益共同体,可打造跨区域跨企业的精细磷化工柔性产业链,走“抱团取暖”的经营模式,打造大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产业链共生利益共同体。三是探索龙头企业与用户企业加快耦合发展的路径,解决龙头企业磷系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品质提升和快速进入市场问题,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四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新工艺,针对重点技术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研究,拓展电子化学品、磷石膏等产品的市场应用。

(课题组成员:雷文蓉、田海军、伍刚、杨献忠、丁亚、解田、史连军、胡国涛、徐伟、杨琴)

--> 2022-08-2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8862.html 1 推进精细磷化工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