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服务先进装备制造 培养杰出忠诚工匠

学院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学院开设技能实训课程。

学院开设技能实训课程。

学院开设技能实训课程。

贵州省教育系统“大思政课”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举行,学院师生进行文艺表演。

贵州省教育系统“大思政课”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举行,学院师生进行文艺表演。

熊星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涉及门类广、产业链长、关联性大、带动力强,其转型升级对优化提升贵州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贵州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和工匠人才,支持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等,建设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忠诚工匠”文化育人品牌,坚持规模与内涵建设并举,逐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力为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

■ 匠心筑梦 汇聚奋进力量

2015年6月17日,对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师生来说,是非常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到清镇职教城考察调研并视察学院,作出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等重要指示。

学院始终牢记嘱托,大党建、大思政、大技能协同育人体系深入人心。学院创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实体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各类设备400余台(套),包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展厅、工业发展史展厅、国家级数控实训中心、“数字双胞胎”产线、贵州汽车科普馆、“忠诚工匠”研学基地、长征精神主题园等7个展区。

基地现已全年面向社会开放,先后接待国内外各类参观考察团2000余人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200余场,面向校内师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10000余人次。

学院成立“忠诚工匠文化研究院”,着力打造红色高端智库,切实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学院遴选20名学生组成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前往贵州革命文化研究中心(习水土城)进行集训,以图、文、声、像丰富宣讲形式,在校内开展巡回宣讲4场,举办“党的故事我来说”党史学习系列读书分享会9场,现场分享红色文章和故事,受众覆盖全体在校学生。

学院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学第一课”“三下乡”“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等系列育人活动丰富多彩。举行“党史学习大讲堂”9次、宣讲46场,国旗护卫队获贵州省第二届国旗护卫队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学习教育落地有声。

学院申报的《职业院校“忠诚工匠”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获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实现省内职业院校在同类重点课题“零”的重大突破。

学院先后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2019年贵州省十佳网络口碑高职院校”、全国“2020年度院校品牌影响力奖”;被中国大学生在线评为“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官方微信视频号百强校”;连续两次被评为“贵州省文明校园”,2021年1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职业教育助力出彩人生”为主题,报道学院取得的优异成绩。

今年6月17日,经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同意并得到大力支持,学院举行了“七个一”为载体的系列党日活动,即:一堂大思政课、一场专题报告会、一场学习研讨会、一次集体政治生日、一场专题分享会、一场诵读会、一封感恩信。

在学院举行的“大思政课”上,省教育厅4名厅领导分别讲述“大国之变”“教育之美”“希望之光”“奋进之笔”四个篇章。他们用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渊博的学识涵养和专业精神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科学理论走心入心。

在授课过程中,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的近千名师生呈现了一场文艺表演,以情景剧、诗歌朗诵、音乐快板、歌舞表演等节目形式,融汇于整场“大思政课”中,诠释了“忠诚工匠”的奉献之美、担当之美。学院师生用歌舞,快板,朗诵等文艺表演,将百年党史涌现出的英雄故事娓娓道来,温润了现场8000余名师生心灵。

■ 专业赋能 推进内涵建设

未来10年,是高等阶段普及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型阶段,职业教育的地位空前提高。

学院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期,紧扣面向就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以省级双高校建设为目标,努力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汽车三大专业集群,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和贵阳“强省会”行动提供强大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

学院构建“中高本”纵向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职教培养“立交桥”。2021年,学院“3+3”中高贯通班合作中职18所,共计签订“3+3”贯通培养2550名学生,学院与贵州大学合作专升本继续教育招生专业5个,共计招生129人,培养贵州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106人,有力推进“中高本”贯通培养机制,育人规模稳步提升。

秉承人才强校理念,学院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力度,2021年学院引进博士1名,聘任企业技术专家10余名;拓宽培训力度,开展2021年新进人员暨青年教师培训班,专业技术培训200余人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近80%。

学校教师参与了9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申报产业导师7人,获聘首批产业导师2人,8位教师担任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和出题专家。教师获教学能力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余人。通过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评聘工作,学院遴选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高水平的“双带头人”,带领各专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4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省级选拔赛获奖数和质量在全省高职装备制造大类赛项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6月,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获2022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赛项国内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学院完成第三批2个“1+X”证书试点项目建设,获批为省级技能认定机构,涵盖学院各专业初级到高级技师的鉴定资质,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5.6%。“1+X证书”实操完成80人考核,25名毕业生进入航天企业的大师工作室,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预备队、生力军;与航天电器、中航电梯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黔匠工坊”,培养黔匠学生40余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逐步建成。

2022年1月14日,贵州省教育厅公布2021年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名单,学院通过项目申报、网络材料评审和现场集中评审等环节,成功入选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挺进贵州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第一方阵”。

学院将以实施贵州省“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办学体制机制、“三教”改革、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等关键领域改革,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把项目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 产教融合 畅通职业渠道

学院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高端装备制造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是贵州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职业教育分会牵头单位,是贵州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是贵州省唯一服务装备数字化JMRH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的职业院校。

作为贵州省职业院校服务32个产业链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牵头院校,学院密切联系贵州省各装备制造企业和协会,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端产业聚集区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

基于“政校企行”深度合作的治校机制,打造专业群“1+3+N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产教融合品牌,即“一个专业群与3个以上区域内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N家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

学院与比亚迪、航天林泉、航天电器、黎阳航空、吉利汽车、中航电梯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六个共同”,即校企合作共同党建文化、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业文化、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形成文化、校企共同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文化、校企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校企共同“走出去”文化。

学院坚持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承办“数教融通 质赢未来”智慧教育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与贵阳市消防支队合作建设消防支队培训基地、申办获批贵州省装备数字化JMRH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贵州省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同时,与清镇市签订《校地产教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共建产教融合型城市,与荔波县人民政府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校地合作实践育人基地”,助力荔波县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与比亚迪、吉利汽车共建应用技术学院,全力为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

学院承办省技能大赛22项,服务100支代表队630余师生,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累计2043人次。与贵州科学院共建3D打印创新工程中心,与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4所本科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创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政校行企”的综合育人。

通过一系列产教融合措施,切实将产业发展规划转化为学校人培方案,将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转化为教育教学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从70%提高到85%。强化JMRH特色,将毕业生在军工及其配套企业就业比例由30%提高到45%。今年,学院中职单报高职招生比例实现了63.5%,属于省内领先水平。

为落实人才兴市战略、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合计举行招聘会5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2万余个,就业岗位数与本校毕业生总数的比例约为12:1。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左右。

2022年,学院将继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建立与企业共谋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 对接大战略 服务经济发展

学院成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缺型人才培养专班,依托省级黔匠工坊等平台,以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将学院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培养为贵州“四新”“四化”发展1000名“特种兵”高端人才,重点解决产业中难培养、难招聘的紧缺型拔尖人才需求。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院严格执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22-2025)》,校地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完善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建设,搭建10支专业特色鲜明的服务团队,15个以上师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团队,形成服务成果30项,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人才1000人以上。

实施“校农结合”助推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行动计划,学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作出更大贡献。深耕以无人机植保、无人喷施、智能采摘为特色的山地农机应用、维护、维保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建设的“贵州装备数字化JMRH公共服务平台”,学院以无人机、无人探测车、水下机器人应用、维修、改装技术为特色,开展民兵侦察部队培训、武装部预征班赋能培训、消防支队装备应用与维修培训,形成完善的培训课程、培训认证、技能应用与服务体系,构建“武装部+职业学校+新式力量”一张网模式,实现全省88个县(区、市)节点布局,全国示范推广。

学院充分发挥在复杂零部件制造技术、智能装备装配与调试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聚焦服务中小微企业,实施“一班一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实现1000个中小微企业技术技能创新转型服务,实现专利转化收入500万元。

打造一个职业教育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样板工程、一个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学院提供科技创新需求咨询、科技创新培训、创新创业体系化教育和服务,为贵州培养100个“四新”“四化”创业团队落地注册。

学院与贵州银产业协会深度合作,开发贵州银饰设备、打造“贵州银匠”技能培训品牌、建立贵州银饰产学研联盟、开设贵银直播电商基地,助力贵州银产业工业化转型升级。

院级科研项目增长迅速,2021年院级项目在研课题23项,新增立项15项,立项数量比2020年立项数量增长近50%。2021年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获专利授权、在研课题、发表论文等共计161项,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积极对外交流,承办“贵州省职业教育‘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建设发展座谈会”等省级会议10余次,数博会期间承办“数教融通 质赢未来”智慧教育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参会嘉宾320余人。

学院积极参加首届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东西部协作联盟,服务“东部研发+贵州制造”战略。

学院继续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服务工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与贵州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共同成立的职业教育双语宣讲团,讲好贵州职教故事。以贵州省汽车科普馆为载体,开展中小学生汽车科普教育,助力“普职融通”。

…………

新的发展阶段,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将继续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驱动高质量发展,立足于特色骨干专业群、骨干专业,黔匠工坊、精品课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教集团等9项“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对接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强省会”行动,努力将学校建成服务贵州先进装备制造的“新脊梁”。

(作者系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本版图片由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提供)

--> 2022-08-18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9862.html 1 服务先进装备制造 培养杰出忠诚工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