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返乡创业享“近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白岩河水蜿蜒流淌,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一栋青瓦黄墙的特色民居“相思田园”升起袅袅炊烟,是远近闻名的农家乐,老板罗远福正为客人备餐。

“今天接待5桌客人,收入近3000元。”客人散去,罗远福盘点营收,他笑言:“当年我爹给我取名‘远福’,是希望我去远方发展,想不到今天我却在家门口挣钱,享‘近福’。”

离家创业历艰辛

外出务工或在家务农,这是大多数竹林村人的选择。罗远福却在年轻时便立志创业。他在家搞起了养殖,养过鸡和兔子,终因技术不精,只得作罢。

竹林村毗邻景区相思河和盘龙山森林公园,风景秀丽,游客不断。

初尝失败,罗远福不灰心。2008年,瞄准逐渐火热的乡村旅游,他在村里开办农家乐,虽然做饭炒菜是一把好手,但生意却不温不火。

“那时候村里交通不便,客源不稳定,又没有自来水,客人体验感不好。”2011年,因为生意冷清,罗远福只有关门。

面对挫折,罗远福并不气馁,他知道那时候的竹林村并不适合创业,于是决定到城市闯一闯。

2012年,在贵阳市城区重拾餐饮老本行,罗远福开始第三次创业,大城市人流量大,加上菜品物美价廉,生意还不错。然而月底盘点,他傻眼了,除去各类成本,所剩只够补贴家用。“城里租金和人工成本太高,很难赚钱。”2019年,他萌生退意。

关门歇业,想起奔波半生一无所成,罗远福不禁眼泪盈眶,但年轻时的梦想依然翻滚。

游子回乡把梦圆

高速路通到村里,进城只要半小时。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回到竹林村,惊诧家乡巨变,“不安分”的罗远福再次萌发创业念头。不顾家人反对,他押上全部家当,将房子修葺一新,再次开办农家乐,取名“相思田园”。这一次他“赌”对了。

便捷的交通,秀丽的风景,连片的杨梅和樱桃,此时的竹林村已逐渐发展为贵阳市城区“后花园”,游客纷至沓来。“相思田园”美味地道的农家菜,深受游客喜爱。

恰逢贵阳以农村“五治”工作为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宜居宜业,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好时机。竹林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现在,污水处理厂就建在村里,到处干干净净。”罗远福说,环境变好了,绿色农产品也备受游客青睐。很多客人吃饭后,还会购买一些野菜、水果带走,自己的农家乐每个月收入上万元,日子越过越好。

乡贤回村助“五治”

在政府扶持下,罗远福的“相思田园”成了旅游接待点,生意红火。每当客人和他聊起现在农村生活,他侃侃而谈,细数家乡变化。

“几十年的习惯,说改就改了?”听到罗远福说因为“治风”,乡亲们不再滥办酒席时,游客蔡文碧很惊讶。

罗远福回应,比如原来最普遍的搬家酒,现在“治房”后,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改造得漂漂亮亮,没必要再办酒席嘛。” 

蔡文碧不是外地人,而是土生土长的竹林村人。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乌当区城区工作,2018年因病提前退休。“慢性病需要找环境好的地方养病。”起初,蔡文碧最先想到的地方就是家乡竹林村,但想起生活环境差,便打消念头。此后,她去海南疗养一段时间,因适应不了气候,又想念家人,只能回家。今年初,她决定回老家看看,没想到在村里逛一圈,她就决定搬回家乡养病。

除回乡休养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在外打拼的人回乡,村党支部书记余盛惠“趁热打铁”,邀请他们参与农村“五治”宣传。

“从外面回村的人,有公务员也有生意人,他们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见识较广。”余盛惠说,发挥乡贤带动作用,竹林村不定期组织乡贤召开坝坝会,在他们帮助下,农村“五治”工作一定开展得更好。

--> 2022-08-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9792.html 1 返乡创业享“近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