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牛栏江 雄奇险峻好“风光”

雄奇壮美的牛栏江风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乘车从威宁县城出发,一路高原坝子,一路七弯八拐,驱车近两个半小时,便钻进了高山深谷交替的牛栏江腹地。

只有在这黔西北高原上的一隅,在高天厚土之间的威宁,才能窥见牛栏江雄奇壮美的面貌。

从岔河到海拉,从斗古到玉龙,牛栏江九曲回旋,滔滔奔流,穿过让人眩晕的悬崖峭壁,原本是一股一股山涧清泉,汇聚成一头狂奔的野牛。

《威宁县志》有这样的记载:“牛栏江,古涂水,源于云南寻甸……此江水量最大,两山紧束,水流激疾,不利行舟。除支流外,江流始无一居人。”

牛栏江是滇黔两省界河,《汉书》里称作堂琅江、车洪江,源头在云南省寻甸县果马河,流经云南麒麟、会泽等10个县市境和贵州威宁的岔河、海拉、斗古、牛棚、玉龙5个乡镇,最后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田坝乡麻耗村注入金沙江。

粗线条的高原,奔腾的江水,苍凉的山梁,黄松成群结队挺立着,还有一丛丛碧绿的灌木,静谧恬静而又生机勃勃。

牛栏江的水,气势磅礴。峡谷拥抱奔腾的江水,可慢慢回味那“江水碧绿,连绵不断”的一览无余。或清澈,或浑浊,在荡漾,在扩散。

牛栏江的山,野性十足。风声劈开周遭的山梁,可细细端详那“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奇崛旷远。或绵延,或高悬,有回响,有呼唤。

最具魅力的,是牛栏江的人。两岸的山崖,几处错落人家,炊烟缕缕,兀自向上。那紧闭的门扉,缓缓地打开了,嘎吱一声,漏出乡土人家的山村烟火,漏出乡村生活的慢慢悠悠,不一会儿又合上,只留下门前的悬崖,江水的旷远。

壮美的牛栏江,生机勃勃——

江水亿万年来的冲击、拍打、奔涌,造就了一处处神奇的自然景观,其中最壮美的就是牛栏江大峡谷的风光。

蜿蜒的山路上,当地人挑着担子翻山越岭,抑或是赶着牛群在令人生畏的峭壁边,时常会听到山歌飘过山梁。

牛栏江大峡谷位于威宁自治县斗古镇、海拉镇和云南省会泽县火红乡之间,是哈喇河汇入牛栏江处天然形成的大峡谷。

过去,牛栏江畔触目皆是风化的石头,或像长袖善舞的女子,或像龇牙咧嘴的怪兽,或像佝偻腰背的长者,背后都是生态环境脆弱的无奈与不甘。

如今,茂林修竹掩映在山脚或山腰上。在春天,樱花会在山间的枝丫争俏,杨柳在江边迎风摇曳,背后都是环境治理带来的成效与变化。

奋进的牛栏江,不甘落后——

在海拉镇,山坡上的牛羊成群结队,硬化公路像利剑一样刺破大山,党参、石榴、花椒等特色产业正“点土成金”,基础设施为乡村教育发展开足马力,很多村寨群众搬迁进城“一步跨千年”。

在玉龙镇,20000亩早熟蔬菜、23000亩软籽石榴、4000亩青花椒、5000亩樱桃、2000亩蜂糖李遍布山间,农业产业多点开花的背后,是当地人一代接一代不断探索、艰辛实践后获取的振兴山乡的“密码”。

在斗古镇,提灌引水、修建水窖等工程早已完工,当地村民从“看得见江却吃不到水”,到“不仅有水吃,饮水安全也有保障”,一处处坡耕地不断变成了经果林,江边的“悬崖村”摇身一变成为“花果山”。

奔腾的牛栏江,充满希望——

坐落在牛栏江上的象鼻岭水电厂,是贵州首个“水光互补”电站。截至2022年7月25日,象鼻岭水电厂光伏和水电累计发电量29.6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4万吨。牛栏江正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牛栏江沿线依托丰富的风、光、水资源优势,始终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智能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如今,漫步牛栏江,两岸大山之巅连绵不绝的光伏板吸收着的阳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平箐梁子上巍巍耸立的大风车,飞速旋转吞风吐电;奔腾的河水,也在水电站的作用下,释放出自己的能量……那画面,是动静皆宜的和谐,像毛笔滚过淡雅的宣纸,几笔就是一幅题写着希望的美丽卷轴。

在牛栏江,不仅能在高处远眺、俯瞰,还可下到地里去,走在田间地头的阡陌之间,走在缀满黄砖屋瓦的村头。等微风轻轻掀起衣袂,泥巴勾住疾行的脚步,蓦然驻足,便可看到孩子们认真地玩着过家家,看到牛羊静默地咬着青草,看到高原坝子上忙碌的身影,静静细品,心间注满了这条河流孕育的美好与希望。

--> 2022-08-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8444.html 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牛栏江 雄奇险峻好“风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