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赓续红色革命精神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田运栋

石阡县全力抓好困牛山战斗遗址项目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深入挖掘当地的革命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活动、革命故事,充分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激励石阡干部群众传承红色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34年10月,在石阡县困牛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与国民党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面对凶残的敌人和被胁迫的百姓,军团红十八师五十二团战士,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伤及百姓,毅然集体跳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铸就了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在这场悲壮的战斗中,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革命先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留下了榜样的感召、信念的指引、精神的滋养。

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挖掘保护困牛山红色文化

困牛山红军壮举虽已过去88年,但石阡这方水土不曾忘记,困牛山上的百姓不曾忘记,当年在困牛山战斗中跳崖的幸存红军及其后人不曾忘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这段历史的意义得到更多新的认识。

2021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在困牛山战斗遗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她指出,学习困牛山战斗历史,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困牛山革命先烈精神,为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榜样感召、信念指引、精神滋养。

2021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全国政协党外委员视察团在贵州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增进‘四个认同’”专题视察时,要求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考证和挖掘。

2021年8月,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提出第3076号重点提案,推进这段历史的挖掘保护开发工作。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困牛山红色文化挖掘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今年,石阡县结合本地红色文化文物、自然生态、民族村寨、人文风情、生态环境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和现有保护利用、配套设施情况,着力实施省级层面展示园(困牛山战斗遗址核心展示园)和省级层面展示带(甘溪—困牛山—石阡老城区展示带)建设工作。

在具体项目设计上不断优化,通过实施分期分阶段规划,列出重点清单,让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能够落到实地的项目尽快启动。

困牛山战斗遗址项目的核心是将红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以“红色”概念为引领,实现产业大融合,形成景村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以困牛山战斗遗址为依托,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健全村级治理机制,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业村庄。

根据规划布局,项目计划投入资金8900余万元,其中,第一期拟投入1827万元,用于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红色步道和产业路修建、林下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红色文化挖掘等。

石阡县全力抓好困牛山战斗遗址项目的硬件建设,积极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打造业务水平精湛的讲解员队伍,确保红色美丽村庄的“颜值”“内涵”双提升。同时,积极抓好软件建设,充分利用陈列馆、红色大讲堂、红色影院、红色书屋等多种载体,深入挖掘当地的革命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活动、革命故事,充分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激励石阡干部群众传承红色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依照困牛山村红色史实,挖掘撰写《困牛山红军壮歌》《迟来的烈士证书》等红色故事28个,完成《红六军团血战石阡》红色教材制作、红色歌曲《丰碑》发布,完成《困牛山红军壮举》舞台剧、《赞困牛山》快板编排等,开展红色讲解员评选活动10余次,选拔培养县、乡、村三级红色解说员20余名。

截至目前,困牛山红军步道建设、农民职业培训、养殖场改造提升、村级产业发展、红色村庄打造及人居环境提升、红色驿站建设、生态停车场建设、纪念碑核心区域景观提升等16个一期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灌溉沟渠、教育培训中心、菜油加工厂、博爱家园等4个二期项目正在建设,部分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

2021年以来,困牛山战斗遗址累计接待党员群众4.6万余人次,开展党性教育1300余场次,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困牛山村红色史实传播,促进红色品牌创建。

知往鉴今开辟未来,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每一段征程的结束,都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正是前后相续的奋斗连接成我们前行的历史道路。

回望来路,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石阡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用汗水、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壮歌。2019年4月,石阡县脱贫摘帽,1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7240户10826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三五”期间,石阡城区面积从10.35平方公里扩大至12.75平方公里,常住城镇人口从11.65万人增加到13.59万人,全县城镇化率从31.15%提升到45.72%;新型建材、特色食品、生态水加工、清洁电力4大100亿元级产业初具雏形,工业增加值从2.28亿元提高到11.91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全县共接待游客456.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7亿元。

如今,石阡正阔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在石阡县21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发展蹄疾步稳,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按照以茶叶为主导+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为重点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把茶产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长效产业来抓。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供给侧改革,以打造“石阡苔茶”品牌为引领,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茶产业裂变式发展。

目前,全县茶叶年产量达2.4万吨,有加工企业145家,在省外城市建立专卖店及销售点68个,省内县级以上城市有专卖店35个,网上销售点43家,实现综合产值23.76亿元,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北京、上海等1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石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纵深推进,产业遍地开花。全县果园面积达17.9万亩,完成蔬菜产业种植面积17.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8.52万亩,生猪、肉牛、肉羊、禽蛋等产业风生水起,致富一方百姓。

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山重水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长征精神,始终是石阡人民代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

(作者为中共石阡县委书记)

--> 2022-08-0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8300.html 1 赓续红色革命精神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