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路

■ 彭洁

近日,我省出台《贵州省促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二十条措施》,以一系列暖心、务实的政策措施,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路。

高位推动促就业。一是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就业,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到重要突出位置,纳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制定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系列政策和措施,形成学校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统筹、院系为主、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人人有责,分工明确、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大就业”工作格局。二是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高校书记、校长以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示范作用,结合“筑人才·强省会”战略行动,主动深入重点行业企业、高科技企业、工业园区等走访并进行深层次对接,挖掘更多岗位资源,当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大使”,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并以此为契机,以实施就业育人项目为抓手,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既立足当下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又着眼长远构建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三是强化就业工作调度力度。定期召开学校就业工作调度会、推进会,分析研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工作指导和工作交流,健全就业工作推进与反馈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四是完善就业工作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把毕业生就业创业纳入对院系的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学院就业工作人员采集信息、院系审核、校级复核的就业统计监管机制,健全就业工作督查、通报、约谈、问责制度,严格落实“四不准”纪律要求,强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教育引导促就业。一是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机制,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引领,大力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基层干部、企业家、赴基层就业校友等讲授思政课,综合运用教育部“24365智慧就业平台”和高校“云就业”平台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主动就业。二是围绕省内重大产业引导就业。高校要结合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主战略和主定位,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融入贵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主动到重点领域就业创业。三是加强对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价值引领。高校要激发毕业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报名参与“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主动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四是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强省会”行动。要加大对“筑人才·强省会”2022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一系列支持政策和《贵州省促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二十条措施》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扎根贵阳、建设贵阳。

多措施策促就业。一是拓宽“政府—学校—企业—校友”四位一体的就业市场体系。结合高校实际持续、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通过校地、校企、校友多方联动、通力合作,举办校园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等,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提供更多就业信息。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高校要积极开发科研助理等公益性岗位,并给予经费及政策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公务员招录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国企招聘、大学生征兵等,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强化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力推进产教学研协同发展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广泛开展各级政务实习、企业实习和职业体验活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就业贡献度。四是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高校要加大对国家、省和市(州)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解读、项目对接等服务。同时,要加强创业教育,深入挖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就业机会,鼓励和引导广大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五是统筹升学与就业有序衔接。高校要紧扣人才培养中心,统筹做好考研、考博、专升本和第二学士学位等升学与就业工作,为不同需求的毕业生群体提供精准指导,帮助做好职业规划、提升求职能力。

优化帮扶促就业。一是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健全覆盖就业指导网络,通过校院联动开展岗位推荐和求职咨询指导,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求职能力。二是精准做好重点群体帮扶。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重点群体毕业生,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建立精准、清晰的工作台账,充分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培训项目,强化“求职分析与优势识别”“简历撰写与优化”“沟通与礼仪”等实操性课程培训,通过个性化辅导、组织专场招聘、优先推荐岗位、发放求职补贴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提高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三是强化不断线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要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认真做好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工作台账,密切与他们的联系,持续做好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帮助毕业生实现离校、就业无缝衔接。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 2022-06-2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2535.html 1 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