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 芶红礼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在坚决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硬任务的基础上,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我们要紧扣产业“壮体”、建设“塑形”、治理“铸魂”三个重点,持续不断、有力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乡村产业“壮体”:增强“三农”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茶叶、辣椒、李子、蓝莓、刺梨等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一,猕猴桃、薏仁、太子参、百香果等进入全国第三,蔬菜、食用菌、火龙果等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我省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4%左右,“十三五”期间全省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2%、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总量由2015年全国第17位跃升至第14位。去年一产增加值增长7.7%,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已初具雏形,中等农业省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产品供给水平和效益迈上新台阶。

乡村要振兴,关键要产业振兴。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要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台阶,树立大食物观,坚持“一县一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各具优势的乡村产业,加大对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农民受益多的产业和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要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推广多功能小型智能化、组合式丘陵山地农业机械,提升特色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要培育、壮大、引导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拉动产业链往两端拓展,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农村多元价值、实现农村多种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乡村建设“塑形”: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构建农村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提升农村地区重大水利设施和安全饮水保障能力,有效解决制约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短板,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巨大的潜力,其消费和投资需求将为夯实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丰富完善内需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作出重要贡献。

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时效,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要强化县域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快乡镇通三级以上等级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重点向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倾斜,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体制。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确保改(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农民满意一个。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逐步提高村庄绿化率。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智慧农业、智慧农机、智慧气象等创新应用推广示范,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集成应用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乡村治理“铸魂”: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应对风险挑战,不仅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从农村来说,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包括农业生产安全、农民生活安全、农村生态安全和农村社会安全等方面。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遗存丰富、得天独厚,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是千百年来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沟通情感的桥梁纽带,是我们的软实力。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整合配优基层一线平安建设力量,构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建立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开展好有关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法治乡村建设。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青年乡村振兴夜校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魅力和风采,激发农民群众精气神。要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要加快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引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留住浓浓乡愁。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 2022-06-2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1522.html 1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