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奔向更美好的日子

(上接第1版)

如今,医疗保障做到全覆盖、子女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就近入学、产业园区提供多类别就业岗位……一个个搬迁群众期盼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让他们公平享有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获得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

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脱贫攻坚“头号工程”,改变了192万人的命运。当前,贵州用高质量发展统揽“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组团帮扶,放飞苗寨逐梦青春

6月中旬,在贵阳市南明区李端棻中学,七年级学生潘雪菲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

来自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的潘雪菲,在去年秋天小学毕业后,得到省纪委省监委、省教育厅等部门的结对帮扶,与村里其他9名孩子一起,来到省城上中学。

潘雪菲曾就读的大歹小学,过去是个校舍破旧、师资不足的村级教学点,只设一二年级,村里的孩子需要辗转多个教学点才能读完整个小学。

实施教育扶贫,让大歹村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2019年,由澳门基金会出资3000万元兴建的大歹小学正式启用,同年11月,贵阳市南明小学派专人到大歹小学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

如今,大歹小学已经蝶变成一所拥有教学楼、宿舍楼、塑胶跑道等设施齐全的学校,教师也从原来的3人扩展到了30多人,家长们为此乐开了花。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重要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连年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2021年,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扶上马,送一程。“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成果保驾护航。

壮大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初夏时节,正是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时节。走进水城区米箩镇俄戛村猕猴桃产业基地,村民正忙着给猕猴桃套袋,为秋天的丰收做足准备。

“以前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平台,想赚钱只能靠做梦。”说罢,俄戛村村民李如明话锋一转:“现在不一样了,我不仅每月有3000元固定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土地租金和管理技术入股分红,一年下来也有五六万元收入。”2015年脱贫的李如明一家,如今靠猕猴桃产业,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作为最早一批进驻米箩镇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企业,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猕猴桃基地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了现在的6300余亩。还培养了近200名固定技术工人,覆盖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3000余人共同发展猕猴桃产业。

兴产业、促就业。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我省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就业增收渠道等方式,让脱贫群众未来生计有着落,持续增收有门路,确保广大农民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更有奔头,帮助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立足新起点,全省干部群众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力量,持续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生动画卷。

--> 2022-06-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5872.html 1 奔向更美好的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