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一家吃鱼十家香

■ 杨文全

在黔东南乡村,有一种用特种工艺加工过的鱼,当地人叫盦(àn)鱼,其香味撩人。如一家在吃盦鱼时,浓浓香味四周扩散,街坊邻居都可闻到鱼香,故有“一家吃鱼十家香”的说法。

我的家乡在榕江县仁里水族乡太元村,村里常在稻田里养鱼。每逢稻黄时,鱼儿也变得肥大,庄稼人便要开田捉鱼,把田晒干,继而进入收割季节。小时候,家里种有五亩多田,坝子、山坡、溪水边,大大小小10多丘。

春夏水量丰沛,从沟渠引水来灌,犁耙田后便放入许多指头大小的鱼苗。秧苗长,鱼亦长,到稻谷黄时,鲤鱼已巴掌大。于是,每到晒田季节,我也欢呼活跃地下田去捉鱼。

开田捉鱼,是乡村的快乐事,一家老少都出动,拿着水桶、鱼笼、捞篼去到田里。开缺口放水后,赤脚踩进稻田,扒开稻子,鱼都显露在浅水处。田里不仅有鲤鱼,还有鲫鱼、蛇鱼、抱蛋、蒿冲、苦扁屎、泥鳅、猫虫、盖脸虫……除了鲤鱼,其它鱼虫之类不需放养,都随沟水而来,自然繁殖,收获也不少。

丰收的喜悦自是不能独享,开田这些天,家家要请客,亲戚朋友欢聚一堂,餐食主要是吃鱼杂碎,当地人叫吃鱼庖汤。鱼肠子、鱼蛋炒嫩辣椒,鱼白煮汤下面条,味道十分诱人。此外,主人家还会精心选出几条鱼,用细火慢慢烧,配上嫩辣椒、韭菜,以及当地特种香料蔓蒌、鱼蓼,将从山坡采来的胖胖菜、水田里扯来的荫蔸草拌起来吃,香味浓郁,香气扑鼻。

捉来的鱼还要分类,个头不大的杂鱼,用辣子酸汤烫过,放在炕上烘干。鲤鱼则要选出一部分放入冬季不干涸的水田中,有的留着平时吃新鲜,饱籽的用于明年产卵繁殖,小个的明年继续放养。一部分则用传统工艺,把鱼剖腹腌渍,配上花椒粉、马尾籽、辣椒粉、糯米饭……放进坛子里去盦。于是,庄稼人平常吃鱼,想吃新鲜鱼就去水田捕捞,想吃干鱼就在炕上拿,想吃盦鱼就揭开坛子取出几条,满足不同需求和口味。

盦鱼蓄存的时间较长,可达几年,颜色也十分诱人,明艳的鱼身上面裹上辣椒红。以前,肉食缺乏,盦鱼是我们乡下人招待客人最主要的一道菜。盦鱼可油煎,可放火上现烤现吃,风味各有千秋。

家乡吃鱼庖汤,摘禾季节在田野吃烧鱼,席间主客礼谦、慢吃慢饮,话农事话友情,场景热闹而温馨,这是我永远的乡愁印记。如今工作在外,家乡开田时,常有人通知回家吃鱼庖汤,但因为忙碌,已有多年吃不上家乡的味道,记忆里的盦鱼,仍时常让人回味。

而今,盦鱼不仅存在于家乡的小山村,采用真空包装,通过物流外送,城里人也能品尝它的新奇味。每次在县城,我几次想从家乡买几条盦鱼来招待客人,但因稻田产鱼不多,盦鱼数量有限,买鱼也得看缘分。

随着众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家乡仍有一中年男子选择坚守在这片土地。他承包了责任田专门种稻养鱼,用手机抖音等方式将家乡的农特产品发布出去……

“你能不能扩大生产?”我问他,“我们地方只有这么多田,难得扩大了。我生产盦鱼,必须是原生态的稻田鲤鱼,才保证我们家乡的盦鱼品质。”

或许,他深悟这样的道理:鱼香名声才香,产业才能长久做下去。

--> 2022-05-2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8296.html 1 一家吃鱼十家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