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白果树见证小村巨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清晨雨后,武陵山区空气格外清新,泥土更加甜润。

在玉屏自治县田坪镇白果村,一棵树身粗大、枝干苍劲的白果树屹立在村口。抬头向上望去,沧桑的树干坚韧挺拔,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叶片上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雨珠清晰可见;站在高处眺望,白果树与静谧的大山、二层小楼房相互映衬,勾勒出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树上枝繁叶茂,树下山乡巨变。“不知种于何时,自打我记事起,白果树就这么大了,白果村也因白果树而得名。”说起村里这棵古树,72岁的村民姚本怀娓娓道来。

在姚本怀的记忆中,每到春天,孩子们在树下嬉戏,看着绿芽一天天萌发舒展,长成美丽的扇叶……春去秋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从树下走过,白果树见证着每个人的成长,也见证了白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白果村是玉屏自治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二十多年前,村民还大多数住着木制房,靠农业生产解决生活所需,村里只有几条横七竖八的泥巴路。

那时候,种田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姚本怀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坚持改了行,跟村里不少人一样到城里找活计去了。“村民们都认为,只有下了山,人生才会走上坡路。”可兜兜转转了好几年,日子只能凑合着过。

穷,就像围着村庄的一座座山,层层叠叠,似乎迈不过,逃不掉。

改变,始于一次思想的转变、一个公司的引进、一个产业的发展。

“山多田少,只能靠山吃山。”2012年,白果村村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党员带头引进茶叶公司,利用荒山和撂荒地种植白茶580亩,村民获得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每年增加5万元村集体收入。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白茶获益,村民们开始大胆创新,转变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壮大村里的糯米红粑、棉菜粑等特色食品产业……

不仅如此,随着精准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白果村盖起一栋栋漂亮整齐的新楼,农村公路如一条彩带,一头从山脚盘旋到山顶串联着每个村组,另一头连接着省道、国道、通向大江南北、四面八方。

“有了党的好政策,就要使劲往前冲。”白果村党支部书记姚伟说,全村上下一条心,垃圾收运、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美丽村庄建设的标配,文化活动、民俗表演已成常态。

去年,白果村还因地制宜种植230亩荷兰豆,在白果树周边发展民宿,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如今,村里一半以上的人家拥有小轿车,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5万元。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白果树下的白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白果树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 2022-05-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7995.html 1 白果树见证小村巨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