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

创新求变推进省内建材研究及成果转化

C130超高性能钢纤维机制砂混凝土380米超高泵送试验成功。 吴微星 摄

科研人员在进行间歇通过性试验。 吴微星 摄

吴微星

宽敞通畅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试,随着混凝土试块极限抗压强度的临近,大家都全神贯注看着仪表,130、135……153.3MPa,又一次试验纪录的突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突破,正是科研工作的真实写照。有条不紊的场景,彰显着企业的勃勃生机。

“前不久,我们公司刚刚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得此殊荣,公司上下备受鼓舞,现在我们的干劲更足了。”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南明区的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走访,公司总工帅海乐、建材所所长徐立斌一边带着笔者在实验室里参观,一边信心十足地说:“目前建材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为高性能混凝土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具有全套测试设备和混凝土泵送阻力仪、阵列式超声检测仪等高端设备,可为省内超高、大跨等重点、难点工程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可为新型绿色建材的研发提供技术咨询。”据悉,这是继科研院绿建所荣获2018年“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后,科研院再一次获得此项殊荣。

科技引领——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据了解,建筑材料研究所自成立以来,立足多彩贵州,一路创新开拓,团队现有员工19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本科生5人,其他技术人员5人,人员结构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化工、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

根据我省多山多石的自然条件,该团队在前辈科研人员形成全国最完整的山砂混凝土成套技术体系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迭代,成功运用在我省特大桥梁、高速公路、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中。近年来,依托贵州省花果园双子塔、金阳国际金融中心和贵阳中心等超高层建筑为试点研发了C100、C120、C130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及其配制技术。先后将C100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首次垂直泵送至331米、C120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首次垂直泵送至401米、C130钢纤维高强山砂混凝土首次泵送至380米,有效解决了山砂混凝土中高强度与泵送高度之间的矛盾。

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总有一种信仰,折射精彩。

“不出门,不开窗,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月亮。”

过去,在贵州,很多山区贫困群众居住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以上的情形时有发生。

“多想有个像样的家啊!”在常人眼里,看似简单的安居梦,对于当时大山里的他们来说,却可望不可即。

为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实施农村住房保障行动,建材所充分发挥科研院在农村危房检测鉴定的优势,积极投入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凭借团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素养,连续60多天加班加点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完成《贵州省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危房简易评定标准》编制,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2021年9月完成遵义市化轻楼加固项目验收,成为省首次应用高延性混凝土对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案例。为贵州省老旧危房改造以及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提高注入新的技术手段,对全国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效——成果转化获得新效果

总有一种战斗力,叫专注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据了解,“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以贵州省科技厅成果推广项目《超低水泥用量高性能机制山砂砼的研发及应用》为依托,进行超低水泥用量高性能机制山砂混凝土技术推广和应用,累计完成487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技术推广,水泥用量比同行业降低约20%,节约水泥约35万吨,创效近1亿元。建材研究及拥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级工法1项、申报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3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3项,2021年荣获贵州省“工人先锋号”。团队持续构建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平台。

目前已经建设两大高水平科研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即贵州省新型建筑建材综合技术服务平台和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的有两个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平台,即贵州省高性能砼材料及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建筑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 2022-05-11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7321.html 1 创新求变推进省内建材研究及成果转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