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凤冈 “党群直议”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凤冈县“党群直议”会激发群众建设家园内生动力。 王其伦 摄

王其伦

3月26日下午3点,三新组村民龚大华家。

窗外下着小雨。一场“党群直议”会正在进行。

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客厅,党员、议事会成员、群众代表共14人围坐一圈。

“今天要议的事主要是村寨公共卫生管理,请大家发表看法。”村民组长龚德琴主持会议并记录。

“房屋、庭院、连户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告一段落,爱护家园,把自家的环境卫生搞好,寨子公共卫生这一块也不能没人管。”66岁的片区小组支书龚德明率先发言。

村寨里开会,一有人开头,气氛就活跃起来。

“我建议,列个表,每家每户,轮流排班打扫。”

“我赞成,轮到哪家就是哪家,不能拉稀摆带。”

“我觉得应该搞个评比,张榜出来,大家互相监督。”

讨论,议论,争论,大家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形成制度大家共同管理。龚德明告诉笔者,自去年10月试点建设开工以来,这样的党群议事会记不清开了多少回了,很有效果。

那是大年初十晚,虎年的钟声尚回响耳畔,新春的瑞雪尚未消融。火炉四周,党员和村民共41人济济一堂,互相拜年问候,虎年第一次“党群直议”会如期举行。

“今晚共议的话题是如何定位发展有机稻,是各搞各的,还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稻田入股分红,大家说说。”坐在中间的女组长龚德琴抛出新春第一会的主题。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火炉上开水嗡嗡作响,偶尔传出喝茶的声音。

“我说嘛,要感谢党的政策好,三新有机米要做像凤冈锌硒茶那样,统一品牌,抱团发展。”村民苏明贵发言。

“说得对,也很好,谈到大家心坎上,也谈出我们组织的心声,只要齐心,三新乡村振兴美好生活就不远了。”临江村党总支部书记龚光勇这样点评。

“今晚大家都不为私,都一心想着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干出临江三新振兴的名片。”

“我文化不高,也想不出好的点子,大伙商议的,我赞成。”坐在火炉旁的老支书龚德明接过话茬,站起身来道出心声。

“听村党组织的,支持大伙的意见,我们自己能解决的困难自己解决,不给政府添麻烦。”“土地入股也行,资金入股也行,用机制管理,用品质说话和收益成效说话。”

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会议开到了深夜。一股暖流涌动大伙心头,驱散着料峭的寒意。

“大伙刚才说的,我在认真听、用心记,在外的乡亲也在视频上互动点赞,感受到三新组团结、感恩、求变的愿望,都很赞成伯伯、叔叔、哥哥、嫂嫂大伙的意见,美好生活是靠大伙干出来的,我们绝不辜负大家的期盼和愿望。”站在大伙中间,一边摄影一边直播,专门蹲点指导三新组示范点建设的进化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龚德平发表了当天晚上党群议事会的最后感言。

三新,是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的一个村民组,现有200余户人家900余人。去年10月,与同村的秀竹村民组一同成功申报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在县、镇、村的指导下迅速开工建设,修路、修庭院、改厕、改厨、建广场、建排污沟,占地拆迁、调处纠纷、化解利益矛盾,既要符合上面政策,又要尊重群众意愿,涉及家家户户,覆盖面之广、焦点问题之多、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让人惊讶的是,从去年10月初到今年3月上旬,短短不到半年时间,整个村民组建设顺利推进并提前完工,村民间没发生一起纠纷和上访。

令人感慨的是,其间,村民们自发捐资2000多元举行了项目开工仪式,215名村民每人自行出资106元共计22790元解决3.6公里产业路的占地补偿,21名村民捐资2680元在广场上修建旗台举行升旗仪式,自议自编的“柴草落叶撸哈、房前屋后扫哈、板板方方堆哈、锅碗瓢盆洗哈、家具电器摆哈、衣服被子叠哈、鸡鸭鹅狗关哈、破破烂烂收哈”的“八哈准则”,乡村味浓,让人津津乐道。

“三新组先后召开‘党群直议’会30多场,发动群众筹资200余万元用于公益建设,撬动206户群众自筹资金389万元用于农房建设。”龚德平说。

建设期间,三新、秀竹两个村民组通过“党群直议”会吸纳机耕道建设、污水治理、集中供水等群众意见50余条。村民自筹资金1300多万元,332户村民自己动手改造房屋和厕所、拆除危旧房屋41间、改造支部活动室1间,议事会自行解决广场、道路等公益性占地近18亩。

“为农民而建,让农民来建。”影响至今的如此淳朴的乡情和民风,印证了凤冈县首创并多年坚持推行的“党群直议制”的积极作用。其经验在于,以“党支部+议事会”为基本架构,“党群”为主体,“直”为方式,“议”为核心,以“制”为保障,通过“党员提、群众议,群众问、党员答”,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把乡村振兴建设一切事务的协商、决定、执行等权利交给党员和群众,一竿子插到底,使党员群众由“被动作主”变为“自觉作主”,让基层党组织的主张转换为人民群众的意愿,也把人民群众好的意愿上升为基层党组织的主张。换而言之,就是通过还权于民,实现党员引导群众自己议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从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不拘形式,不讲条件,一场场“党群直议”会开在院坝、开在田间、开在工地,开在村民的心坎上,“议”出民心民愿,沾满泥土的芳香,散发思想的光芒。

穿行于这里美丽的乡村,一条条崭新的沥青路,蜿蜒于青山绿水间,随你往什么方向,路在脚下,循环闭合。两个村民组按照“治理厕所脏乱差、治理污水乱排乱放、治理垃圾乱丢乱甩、治理房屋乱搭乱建、治理耕地乱占乱用、修复乡村生态环境”进行“五治一修”,换来乡村变公园、田园变庄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作坊新面貌。

眼下,正是春茶开采的黄金季节。秀竹村民组村民刘大军一家人忙得心里乐开了花,自家的30亩茶园茶青要采,村民的茶青要收购进来,茶叶加工厂机器声不停,他负责跑销售、媳妇负责收茶青加工茶、父母帮忙,一家人专事种茶,分工协作,年收入40多万元。

这里,不仅茶香,更有花香。通过“党群直议”会“引企入村”的凤冈县瑰缘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硬是在以往薄种薄收的石旮旯里种出新“花”样来。钟情于家乡发展的公司负责人冯健介绍,从外地购进近43万株玫瑰苗,以“公司+农户”组织方式,组织发动240户当地村民,以土地入股或流转土地或返租倒包等方式参与,种植规模达1000余亩。在县委、县政府和乡村振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引入珠海市香洲区一家国有企业投资入股搞联合开发,其生产的花茶和护肤产品走俏当地市场且远销广东等地。“产业初见成效,可帮助群众每亩收入2000至4000元,待两年盛花期后可达5000至10000元。”冯健说。

源于“党群直议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沉睡的乡村被唤醒。秀竹组形成“茶+花+稻”,响亮地打出“瑰缘玫瑰·康养秀竹”。三新组则主打“稻+茶+牛”,成功建设“有机三新·水韵稻乡”,走“畜—沼—稻”种养循环之路,水稻秸秆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粪污加工成有机肥,2021年收集秸秆8000吨,收储处理粪污达2300吨,生产有机肥1000吨。资源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地建起了厂房,村民的闲置房出租、入股成了民宿和作坊,撂荒地复垦后“长”出了玫瑰花,“引企入村”资源变资产、引民入社农民变股民、引贤返乡洼地变高地、引货出山产品变商品“四引四变”正在迸发乡村“源动力”。

“党群直议制”影响和带动的不仅仅是“村庄美”“腰包鼓”还有“脑袋富”。随着示范点建设的纵深推进,这里的村民自治得到补充和完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文明素养正在孕育出新,“乡村掌墨师”、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士、在外乡友与普通村民志愿义务服务的社会公益联络员、乡村振兴参谋员、善治安村服务员、乡风文明示范员,他们活跃于汇聚着党和政府、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的乡村大舞台,春风激荡,旋律交响。

村庄里,红色的桃花灿烂如炽,白色的桑梓花开得正艳。

站在美丽村庄的自家门前,回想土路——砂石路——水泥路——沥青路的今昔变迁,从凤冈中学退休归居老家的徐华盛老师,见证并参与了组里的乡村振兴建设。他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在寨子里办一所幼儿园。

望着眼前的一切,他会心地笑了,随口吟出:“黔中乐土,凤鸣高岗,乡村振兴,幸福一方。”

--> 2022-04-2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5478.html 1 凤冈 “党群直议”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