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型工业大优化 打造“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标杆

仁怀一酒企包装车间工人正在包装。

好山好水酿好酒。白酒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有较大依赖性,随着白酒产业蓬勃发展,扩能与增效也给生态环境增加了一定压力,带来了一些问题。

针对“白酒产业无序发展、河道溪沟水质下降、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发展不均衡、品牌建设不充分、产业大而不强、低小散弱现象”等问题,2021年8月,仁怀市委、市政府发出铿锵号令,以白酒产业治理为切入点,以污染治理为重点,以提升环境质量为关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用三年的时间,来一场白酒产业综合治理的“瘦身革命”和“健身运动”,推动地方酒企和白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7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保区域督战,52个市直单位和11个乡镇(街道)联动发力,940名干部常态化联络挂帮全市白酒企业,着力抓好清企、洁企、靓企、美企工程。

在省委、省政府有关意见、方案指引下,仁怀出台《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仁怀市白酒产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围绕“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分类处置、整体推进、治理有效、群众满意”路径,采取“关、停、并、转、改”措施,治理“低、小、散、弱”现象。

在仁怀市茅台镇仁溪沟上游的青草坝村岩上组,程海酿酒作坊的车间里,负责人程海讲述当地企业“建设—发展—停产—退出”的经历:当地村民开办了24家酿酒企业(作坊),“酱酒热”兴起时,村民出租厂房或自己酿造生产。不久后,厂区下的仁溪沟冒出了“黑臭水”。仁怀在开展白酒产业治理中立即组织关停企业,采取补偿机制对厂房逐步拆除和467口窖池全部填埋,并规划用地引导其中15家企业到园区抱团规范发展,让溪流由浊变清、由污变净。沿线的村民刘波说,治理前溪水不堪入目,现在能煮饭洗菜当作生活用水。

按照“只减不增”原则,仁怀目前已关停企业622家,改造提升企业799家。

仁怀制定出台《仁怀市酱香白酒污染治理规范(试行)》,对保留的酒企实施“四改造一建设四提升”,目前已验收通过728家,其中687家改造酒企的33589个窖池,产能26.87万千升投入生产。

实施兼并重组政策支持,对就地园区化改造和落户园区发展企业,在办理生产许可、申报土地、设置排污口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完成51家酒企(作坊)兼并重组。今年4月2日,“环球佳酿3万吨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贵州肆玖酒业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大曲酱香酒兼并重组项目”集中破土动工,成为仁怀白酒产业综合治理的新典范。

与此同时,仁怀以项目补短板。自去年5月以来,推动23个环保补短板项目建设,统筹河道和岸上,推进生活污水、园区废水收集处理及河道溪沟清管、清水、清岸综合整治。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工业废水处理厂共计189座,建成茅台镇工业污水收集管网125公里。升级改造4个污水处理厂(净水厂),污水处理能力约2.8万吨/日,满足全市白酒企业污水处理需求。建立酒企排污在线监控设施和支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安装企业废水流量计611家,安装企业视频监控501家,建成投用仁溪沟等5条重点溪沟6座微型水质监测站。编制11条重点溪沟“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完成5条重点溪沟综合整治9.9公里。截至目前,茅台镇11条溪沟基本消除黑臭现象,水质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仁怀引进北京碧水源公司、中国水环境集团、三峡集团上游公司等3家央企,采取PPP模式,进一步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在减总控增影响下,仁怀通过联评联审制度,提高投资酱酒行业的门槛,杜绝“空壳”“皮包”企业进入,严防外来投机资本炒作;提高项目用地准入“门槛”,坚决防止外来资本“圈地”;建立引进项目前置联审联评机制,提高项目用地准入“门槛”,暂停集聚区内建房审批、项目建设和土地供应。

白酒产业有序发展,产业治理持续推进,仁怀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促进全市白酒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以期实现全市白酒生产企业“数量从多到少、规模从小变大、布局从散向聚、管理从弱到强”的根本蝶变。到2025年,全市白酒企业总量控制在1000家以内,规模以上企业达200家以上,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达Ⅱ类以上。构建起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2022-04-2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5427.html 1 新型工业大优化 打造“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标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