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企业获得感为第一标尺

■ 卢玮琦

新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省营商环境改革和优化工作提出了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新要求。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市场主体保护内容,提出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上平等适用国家和本省支持发展的政策,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同时,我省提出打造“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的新理念,并进一步作出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部署,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地服务市场主体。

找准企业诉求堵点、痛点、难点,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我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擦亮“贵人服务”特色品牌的当务之急。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动力。在人才平台搭建上,完善企业—高校合作机制,借助大数据和媒体渠道,充分保证就业信息线上—线下有效流转,同时解决企业缺失人才精准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两个难题;在政策福利上,在保障引入高级人才的前提下,更多关注中间阶层人才,稳住企业的人才资源基础;在企业自身素质提升上,一是借助政府、高校等平台,聘请企业管理专家,为民营企业家定期开展有关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企业上市等内容的专项培训班,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培育一批省内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为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和壮大作谋划,唤醒企业新的创造活力;二是在职称评定上,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职称申报渠道,适当增加职称名额,保障民企人才职称评审享有平等待遇,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完善政银企联动服务机制,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一是“政府+金融”合作。政府部门发挥积极调控作用,常态化监督考核银行涉及营商环境的责任工作,按月调度、按季度点评,以评促改,有效推进金融机构积极作为;二是“省+市(州)+县(区)”多层级结合,建立以省为主、市州和县区为辅的政银企对接机制,拓展线上线下对接渠道,提升银企对接效率;三是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对银行参与的指标进行化解,将银行明确设为责任单位,围绕指标内容梳理责任清单,结合“放管服”改革,提供惠企、优政服务;四是银行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营商事项为目录索引,挖掘重点“资金链”,引入更多金融渠道,推出贷款提升、融资服务质量高的金融产品。进一步化解我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推进政、银、企良好互动。

推进企业信用建设、重塑企业信用机制。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利用“互联网+监管”体系,提升存续企业信用监管效能。持续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行业和属地主管部门职责边界清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为企业松绑减负;搭建企业“云修复”平台,创建企业信用修复流程可实现线上申请、快办快结的高效信用修复模式;制定公平的竞争审查举报机制,创办企业信用码,发挥社会协同监管作用。另一方面,健全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围绕银行信用修复、税务信用修复、工商信用修复和司法信用修复四个方面,着力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通企业办事“高速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工作,做到“可共享、真共享”。一是省级部门加强系统数据融通工作,确保实现“一网多端”数据通源,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突破部门线下物理流转的工作模式,化解政务数据“不能共享”难题;二是出台政务数据共享管理办法,规范业务员数据信息管理,将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纳入部门员工考核管理制度,形成倒逼机制,真正实现业务数据共享互通的实际应用。

改善企业经营困境,确保企业安心创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有心创新。一方面,梳理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化解营商环境堵点、痛点、难点。一是定期开展实地调研,按企业经营范围类型进行包保服务,收集并梳理共性问题清单,制定专项政策帮助企业经营;二是针对工程项目、化工类、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等重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审批事项,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减少过失,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制定区域产业链整合政策,解决市场资源散乱、产业链不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的难题。一是建立专业部门对接、日常协调推进的管理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的驱动力;二是制定区域产业链整合模式,各地围绕地方经济特色,扩大有竞争力的企业的关注范围,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围绕功能定位的发展特征,探索区域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并利用产业关联的聚集优势进行产业链招商,创新促进跨区域合作机制;三是聚焦重点行业领域产业专项和产业链缺失环节,探索“产业+金融”的多渠道扶持方式,实施精准扶持,四是研究区域内产业链整合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 2022-04-1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2956.html 1 以企业获得感为第一标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