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高级定制在古与今的对比中体悟文化传承

深山里的“高定”再“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唐胜兰和苗族服饰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个有故事的绣娘。

3月27日,初见唐胜兰,她正凑近瞧老绣片,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遐想与震撼。“一定要记住这个图案。”深吸一口气,她脑中开始构思如何在复刻的基础上再次创新。

绣娘在剑河并不少见。20世纪60年代,唐胜兰出生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岑松镇养平村。她从小跟母亲学刺绣,跟父亲学打银,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本事。80年代,极具民族风情的苗族服饰开始吸引许多外来商客。唐胜兰看准商机,大量收购苗族旧绣衣、绣片、织锦、银饰进行销售。

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唐胜兰与当地一些绣娘逐渐意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

她说:“一件工艺绣品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的技法和纹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也是后人应当珍惜的财富。”

深思熟虑后,唐胜兰更加关注一件事,“如何创新与传承?”她的选择是:“自己干!”

2008年,唐胜兰在凯里市民族商贸街开起门面,既有老绣片,也有自己的绣品。第二年,她注册了黔东南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

为让更多消费者能接受、能欣赏,她还组建起“苗妹银饰”团队,另辟蹊径将民族工艺品与时尚元素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工艺品。

黔东南州高度重视这一民族产业,着力将苗绣逐步推向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

乘着这股东风,唐胜兰的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旅游”组织方式,带动丹寨、台江、黄平、凯里等800余户参与进来,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

2014年,凯里市苗妹非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馆,四层的博物馆里,珍藏着唐胜兰20多年来收集的各类苗族用品和服饰1000余件。除了历史传承,她与团队制作的现代民族服饰、装饰工艺品和苗妹银饰,更体现了唐胜兰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思索和实践。

“经过几百年的沉淀,这些老物件上早已布满岁月痕迹,但依然难掩光彩。特别是当老绣片上的图案被复刻到现代工艺品上,通过这样的‘高级定制’作品,在古与今的对比中,往来游客更能感受到传承的意义。”唐胜兰说,随手“带走”几件珍美的苗绣作品,已是一件很时尚的事。

这些年苗绣不断“出圈”,让绣娘们备受鼓舞。谈及未来发展,唐胜兰显得格外自信与笃定:“随着时代的更迭,藏在深山里的‘高定’注定要重回大众视野。”

--> 2022-03-30 高级定制在古与今的对比中体悟文化传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1629.html 1 深山里的“高定”再“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