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镇宁自治县驻村干部郑波:

带领群众共建美丽家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整理

宽阔的文化广场,山体公园绿树成荫,数十栋石板居民房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冬日的镇宁马鞍山社区,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画卷。

“今年,安顺市旅发大会召开后,作为观摩点之一的马鞍山社区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让群众把旅游饭端得更稳。”谈起一年来的发展,马鞍山社区驻村干部郑波喜不自胜。

20世纪50年代,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马鞍山村,在妇女代表沈志英的带领下,成立了镇宁自治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创了“季节包工”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成为中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60年后的今天,“团结合作、敢闯敢试、互惠共赢”的精神依然流淌在马鞍山人血脉里。

“立足马鞍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将社区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吸引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到此参观学习。”郑波说,社区以“马鞍山精神”引领现代农旅结合发展,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社区内红色文化广场、生态餐厅、美食农家乐等多种配套设施提质升级,推动旅游发展。

从停车场到文化广场,从河边步道到山林公园,马鞍山社区已成为镇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避暑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此外,马鞍山社区还成立了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鼓励群众入股,激活社区资源,形成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分红、闲散资源充分利用、精准帮扶到位,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口袋鼓了,精神文明也要富裕。社区成立道德评议会,发动道德模范支持家乡建设,运用乡贤文化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并在“宜居乡村”建设基础上,继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居民精神风貌持续提升。

社区美、产业兴、动能足,在村支两委的规划中,今年马鞍山社区要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深挖马鞍山文化内涵,整合文旅资源,将旅游产业带来的优势效应不断扩大。

马鞍山社区驻村干部郑波(右)和同事探讨工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摄

--> 2022-01-06 镇宁自治县驻村干部郑波: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2623.html 1 带领群众共建美丽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