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庞博 文妮
“今年基地的用水得到了保障,产量提高了三分之一。”今年秋天,息烽县石硐镇康农共享猕猴桃产业园区喜获丰收,贵州康农共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小永高兴地说。
2017年,石硐镇与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组织方式,在该镇红星、高峰、木杉、大洪、中坝5个村建立1022亩高标准猕猴桃种植基地,为全镇406户提供“造血产业”,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分红。
按照计划,猕猴桃基地3年挂果,4年投产,5年进入丰产期。除能为务工村民提供人均2万元的年收入外,进入丰产期后,以每亩猕猴桃利润1万元计算,每年能为农户和村集体带来700余万元的分红收益。
然而,康农共享猕猴桃产业园区处于一个天然缺水的地区,随着园区的逐步建成,水资源缺乏、灌溉设施薄弱等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制约着猕猴桃的种植生长。
“每年的6月至8月,正是猕猴桃生长膨大期,对灌溉的需求量大,但偏偏每年这个时候,正是这片区域的干旱期,雨水稀少。”米小永说,由于园区附近没有河流,每年不仅需要政府协调抗旱供水,务工村民还得用车拉水,用勺浇水,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运水上。
2019年,园区猕猴桃进入挂果期,用水需求量进一步增大,水从哪里来?就在此时,距离园区2公里的大宏煤矿找到政府,协商矿井水处理达标排放问题。
“一边需要用水,一边需要排水,何不对矿井水进行再利用。”石硐镇镇长张孟碧介绍,大宏煤矿是息烽县年产煤45万吨、日运量超过1600吨的大型工矿企业。2019年,随着煤矿进入生产环节,矿井水的排放量增加到每年40万立方米左右,一半以上需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在石硐镇党委、镇政府引导下,通过贵州省能源局的技术指导,大宏煤矿投资300多万元,对矿井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水质达到国家农灌水质标准,并铺设1400多米的管道提水上山,免费为石硐镇近6000亩猕猴桃与蔬菜基地提供灌溉用水。
顺着水肥一体化滴管系统,汩汩清泉在株株猕猴桃树间流淌,滋润了土地,染绿了山头。2020年,康农共享猕猴桃产业园顺利进入投产期,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基地种植的“VCVC猕猴桃”242项指标均合格,达到绿色出口标准。
据悉,大宏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已被列入省能源局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未来将进一步总结推广相关经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