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魁胆村的“绿色银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这里,爱林护林氛围浓厚,人人争先植树造林;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林下产业兴旺,企业争先入驻……这里是锦屏县平秋镇魁胆村。

“绿色生态环境是我们增收致富的源泉动力,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我一辈子都要造林、护林,直到走不动为止。”年过六旬的王必作是魁胆村的护林员。自15岁起,他便跟随大人上山造林、护林。

魁胆村拥有万余亩林场,一直以来,魁胆人“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早在20世纪60年代,魁胆村就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当地涌现出10位造林能手,被誉为“十大杉木王”。其中,“杉木王”之一魁胆林场场长王佑求于1979年12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当地植树造林的典范。

“老林农爱林护林的精神,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不能丢!”王必作先后担任过魁胆村党支部书记、林场场长,组织和带领群众创办了6个联户林场,并鼓励大家创办10多个小型联户林场。

王必作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守护青山50年以来,魁胆林场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也没有发生过偷盗林木事件。

每年植树节,魁胆小学都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让栽树、爱树、护树的精神代代相传。

绿色生态为魁胆村带来了绿色产业。

魁胆村村委会主任王宗演介绍,近年来,村里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小米、锥栗、油茶共200多亩。

今年4月,凯里小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后,与魁胆村合作建立种植基地,发展25亩南板蓝根,并负责提供种植管理技术以及成品回购。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南板蓝根被加工成植物染料、饲料添加剂、日化用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后,销往广东、江苏、浙江等地。

南板蓝根产业的发展,为4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在基地从事管护采摘等工作,一天工资100元。”当地村民王远河说,此外,他自己种植的半亩南板蓝根,今年为他带来4000多元收入。

“事实上,魁胆村种植南板蓝根历史悠久。南板蓝根的叶子是制作蓝靛染料的原材料,以前村里老人常用来染布。但由于种植不成规模,未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王宗演说,现在有了凯里小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村民们在务工的同时,学到了科学种植技术,自家所种的南板蓝根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估计到明年,村里南板蓝根的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0亩。”

王宗演还介绍,村里计划将小米种植规模扩大到400亩,目前已有酿酒企业表达入驻共建小米酒加工厂的意愿。

--> 2021-11-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37260.html 1 魁胆村的“绿色银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