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晓飞 张恒新)9月25日举办的贵州与湄公河国家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上,贵州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张汉林表示,自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贵州立足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以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优势、职业教育特色经验、决胜脱贫攻坚的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澜湄合作,助力当地发展。
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贵州就积极申报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通过基金项目的实施助力湄公河5国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有6个项目在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被纳入《澜湄合作第二批项目清单》。2018年和2019年的“澜湄周”活动期间,贵州还组织湄公河5国驻华使节、留学生来黔考察,了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据悉,贵州山地特色农业技术助推澜湄区域减贫示范项目、澜湄沿岸国家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已于2019年初获批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相关工作正顺利实施;热带生态种植养殖技术集成建设及示范项目于2020年初获批专项基金并有序实施,第一期106名老挝学员及贵州大学12名老挝籍学生已接受了稻田养鱼、种草养牛等技术培训,并线上跟踪指导210余户养殖户,效果显著。
据张汉林介绍,该项目将在老挝举办第二期培训,培训对象将扩展到老挝全国。今年,贵州通过省教育厅向外交部申报了3个亚合资项目(2021年开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并入到亚合资),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湄公河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发挥贵州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医药职教领域优势,与澜湄各国在传统医学领域,如中医传统诊疗技术、中医药材的推广及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帮助各国抗击疫情,脱贫减贫,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切实可行的贵州经验。”张汉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