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诚克 陈俎宇
每隔一段时间,家住兴仁市潘家庄镇弥勒屯村的徐玉华都会来到村口旁的一处坡地上走走,看看种在地里的10株老柚子树。这10株老果树,与村民有着一段特殊情缘。
7月28日,记者跟着徐玉华再次来看10株柚子树。这些柚子树虽枝叶稀疏,但在枝头果实的压坠下,更显苍劲有力。极目远眺,目之所及都是郁郁葱葱的柚子林。
从千里之外的福建漳州运来这10株柚子树在弥勒屯村安家,到如今漫山遍地的柚子树成林,只不过短短7年时间。而7年间,弥勒屯村人由此开启了种植水果、发展特色产业的新生活。
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因种植红心柚,徐玉华也从一名长期种地的“庄稼汉”变成了果农。
弥勒屯村虽然地理条件优越,但长期以来没有成型产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既是村民一直以来的渴盼,也是当地干部思索的问题。
2014年,贵州省兴仁市康民果业有限公司进驻弥勒屯村后,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村民的期望不谋而合:利用村里的土地资源,种植特色水果。
种什么?怎么种?
入驻之初,果业公司和村民一样,心头并没有底。听说福建漳州红心柚在市场上很走俏,当年年底,果业公司老板李正元决定带领几名村民到漳州一探究竟。
一直就想在村里“搞点名堂”的徐玉华也作为前往漳州考察的成员之一。
实地考察后,结合村里的条件,大家觉得村里可以种植红心柚,并从漳州拉回10株直径在8、9厘米且已挂果的老柚树在村里先试种,看效果再决定是否引进种植。
在耗费8万多元的成本后,10株红心柚树经过1000多公里的长途颠簸,来到了弥勒屯村。在大家的悉心呵护下,10株红心柚不负众望,如期开花、结果。待果实成熟摘下品尝,结果却令人失望:果肉颜色不够红,口感也偏酸。
面对试种结果,在多次咨询专家、反复考察市场后,大家做出了大胆的判断:果肉不红和口感问题应该可以通过技术解决,于是决定大面积引种,先由果业公司示范种,再带动村民种。
2016年,流转600亩土地后,贵州省兴仁市康民果业有限公司红心柚基地在弥勒屯村开工。徐玉华当年也筹集资金,流转土地21亩种下了红心柚,还动员姐姐和妹妹两家一道种植。
为掌握种植技术,徐玉华采用各种方法学习,还在网上订购了直播课程。坚持不懈地学习,让他成了土专家,村民们想学习种柚子技术,都会请教他。
4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2020年底,果业公司600多亩红心柚和村民散种的150亩红心柚陆续成熟上市,弥勒屯村红心柚立即在当地走红。贵的时候每公斤柚子卖到10元,价格最差的也维持在每公斤5元。不断涌入采摘柚子的游客,让冬日里的弥勒屯村人气满满。
红心柚上市第一季,徐玉华和姐姐、妹妹家收获不菲:110亩刚挂果的红心柚卖得14万元。2020年,弥勒屯村共挂果红心柚400余亩,收获柚子337吨,总产值134.8万元。
为村民带来收入的,不单是柚子。红心柚基地建成后,流转土地的村民在获取租金的同时,还在基地季节性务工获得收入,每年基地的务工支出费用都在30多万元。
“目前柚子长势不错,预计在中秋节后就能陆续成熟上市。”潘家庄镇副镇长雷渝初步估算,今年弥勒屯村可采收柚子500吨左右,按去年每公斤最低5元的市场价估算,柚子收入不低于250万元。届时,村民不仅可以卖柚子有收入,采摘、运输、包装等也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红心柚种植成功开启了弥勒屯村产业发展之路。近几年来,在发展红心柚种植的同时,村里还种植了桑葚、葡萄等水果,并种起了巨菌草,建起了生猪养殖基地和小龙虾养殖基地。雷渝介绍说,村里下步还将引种新品种,丰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让水果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产业。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徐玉华站在那10株老红心柚树下,抬头望着枝条上嫁接的“葡萄柚”“蓝宝石”等柚子新品种冒出的新芽,他知道,老树为大家带来了发展的希望,今后老树还将领着大家走向振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