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加工、包装、搬运……7月中旬,走进关岭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同康社区扶贫车间姚应林饰品厂,工人在生产线上有序生产饰品,一派繁忙的景象。
“感谢你们的监督,车间通水之后,生产方便多了,效率大大提高。”车间负责人见到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高兴地说。在此之前,姚应林饰品厂因未接入生产生活用水,给车间正常运转造成一定影响。
车间运转难题的解决,得益于关岭自治县纪委监委运用资料收集、分析研判、精准切入、实地抽查、明确责任、追责问责“监督六法”开展监督检查的有力推动。
今年6月,为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把监督探头延伸至扶贫车间,切实以有力监督护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为做实做细前期准备工作,县纪委监委及时与主管单位县就业局对接联系,全面收集扶贫车间基本情况、相关工作方案、统计表等资料;由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组织统筹、分析研判,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建立“监督台账”,找准监督重点和方向。
“同康社区是关岭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19年以来,百合街道相继引进了5个扶贫车间……”资料显示,仅百合街道的扶贫车间,就占了全县在册扶贫车间数量的四分之一。随后,县纪委监委以此为切入点,由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与街道纪工委成立监督检查组,深入扶贫车间开展明察暗访。
当监督检查组来到姚应林饰品厂时,车间负责人向监督检查组反映“车间内不通水,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实地走访后,监督检查组查实车间没有供水管道及蓄水装置。缺水不仅影响车间运转效率,而且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县纪委监委立即向百合街道办发出《整改督办函》,要求举一反三,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收到问题反馈后,街道办事处与同康社区支书、车间负责人对接协商,决定从同康社区A1栋楼把水接到厂内,并很快实施完工。
同时,为充分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百合街道办事处多次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利用赶场天、群众会议、社区干部上门推荐等多种方式对扶贫车间招聘简章进行宣传,共组织600余名群众到街道辖区内扶贫车间务工。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监督六法’贯穿于各项监督工作始终,切实做到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处置问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关岭自治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