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岑巩:柚子林下开课堂 农科人员助增收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欢

贵州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3月24日    来源:贵州日报

  阳春三月,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楠木坳1100余亩的思州柚,生机勃勃。
  “别看这些树木长势良好,它们和人一样,也会生病。”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黔东南州科技特派员刘元标介绍。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的“思州柚”品牌,让当地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加分不少,成为了“抢手货”,思州柚也成为岑巩县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产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注溪镇多次聘请果蔬专家组成产业顾问团,实时把脉思州柚产业发展。
  近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以及黔东南州农业相关研究团队也深入楠木坳指导果农,让农民及时掌握关键技术,提升产能与收入。
  “我们这次选派到岑巩县开展科技服务的特派员共有17人,按照各自的研究方向组队到各个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刘元标说。
  培训会结束后,刘元标和同事们一起用“理论讲解+现场教学”的方式,讲解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耐心回答了种植户关心关注的问题,到柚子林里,现场教学示范
  “今天的收获挺大的,我记住了不少管理要点。”周坪村果农吴志军说,在接下来的管理中,他要更多学习,让自己种的10多亩柚子,产量和产值双增收。
  吴志军说,除了积极参加类似的培训,平时遇到难题,他也经常去请教当地的“柚子专家”刘寿军。
  刘寿军是周坪村柚子种植大户之一。2007年9月,刘寿军发起成立岑巩县果品协会,41名成员里就有科技特派员创业人员9人,兼职特派员4人。2019年,刘寿军被选为黔东南州科技特派员,给当地果农带来了“技术福音”。
  “靠着种柚子发‘柚’财,不能让技术滞后成为‘拦路虎’。”刘寿军说,他要把技术教给大家,让大家依靠生态良好这张最好的品牌,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产业建设与农民增收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