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样是有担当的一代
——记援鄂90后护士王治美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韦一茜
贵州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03月24日 来源:贵州日报
王治美离开鄂州前,在贵州援鄂医疗队驻地鄂州市凤凰山庄记录下难忘瞬间。
“我是一名90后,但我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驰援湖北就是要证明,我们同样是有担当的一代。”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王治美是家里的“独苗苗”和“掌上明珠”。
1月27日,王治美作为贵州省支援湖北鄂州的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抗疫最前线。
最初报名时,家人并不同意。但王治美从新闻上得知湖北急缺医护人员,“当时就决定了,我一定要去!”
家人拗不过心意已决的王治美,只有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1月28号凌晨4点,王治美随队抵达鄂州。
彼时的鄂州,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百万市民惶惶不安,作为与武汉融合程度最高的城市,鄂州,亟待援手。
2月1日,经过严格岗前培训,王治美来到了第一个“战场”——鄂钢医院肾病消化内科。
打针、输液、配药,打扫病房卫生、喷洒消毒,忙碌的她每每被患者追问:“小护士,你从哪里来啊?”
“贵州!我是贵州医疗队的。”
一周后,王治美又转战到另一个“战场”。
“当时ICU病房急需护士,我就去了,那里的工作艰苦得多。”王治美笑着说,在ICU的经历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死扛。
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每分每秒守护生命,这是王治美的亲身经历。
“血透仪都是为病情很重的患者准备的,一分一秒都不能有闪失。”王治美回忆在血透仪旁守护一位患者整整十个小时的经历,“当时特别想上厕所,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啊,最后还是扛过来了。”
从那以后,王治美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吃两顿饭。轮到自己当班的时候,更是不敢多吃。
ICU病房内,医护人员不能携带手机进入工作区域,护理人员通常值班为6小时,在冰冷病房内,王治美笑着说,自己就“死盯”着血透仪,更多时候就是跟患者说说话、鼓鼓劲。
漫长的守护经历中,王治美记忆尤深的是一位26岁的女患者,一直在做血液透析的她不能说话,但王治美常常会喊她的名字,不停地鼓励她。
“虽然不知道她能不能听见,但是我要这么做。”
而后,王治美从鄂钢医院转战到了鄂州市中心医院,经常在想这位年轻女孩有没有战胜病魔。
无论在哪个医院,王治美护理过的患者无不称赞她、感激她。
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到“死扛”的地步?王治美用非常“90后”的方式打了个比喻回答说:“就像《烟花易冷》里唱的那样,一个人守一座城。ICU就是我的城。”
日前,王治美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面对荣誉,她言语里满满都是年轻的朝气。
“荣誉属于大家,这也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我也不会放松,会继续学习、巩固知识,随时准备迎接新‘战斗’。”
■ 记者手记: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阳春三月,贵州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陆续归乡。这里面,青春的身影格外亮眼。
曾经被标签化为“太自我”“太脆弱”“不敢吃苦”的80后、90后,在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曾经的“孩子”仿佛一夜长大,他们整装待发、义无反顾;他们心系他人,无悔奉献;他们担起责任、守卫“我城”。
像王治美一样年轻的医护人员不在少数,他们脸上洋溢的是青春的无悔。经此一役,他们值得“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