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特别报道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做记录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当代贵州杂志社 李思瑾

贵州日报 新闻    时间:2018年11月09日    来源:贵州日报

  上周六,我在桐梓县采访易地扶贫搬迁,在县城安置点采访完搬迁群众后,我奔赴他们的原居住地黄莲乡芭蕉溪村高子湾组。那是一个平均海拔1600米的地方,多雨雾,通村路穿过山顶1万多亩的原始森林,我顺着林中坡度40度以上的羊肠小道下山,途中摔了五次。村支书告诉我,居住在此的25户苗族人家,生活在如此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自然环境中,只能依靠低保和民政救济维持生活。
  走过了山区群众走过的路,我才明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脚下有泥,脑中才有料。”行走与书写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练好脚力”的重要性。我认为,练好脚力,是宣传思想工作者成长的基础。
  其次,我再来谈“练好眼力”。信息化为我们创造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只有增强眼力,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眼力渐长、观察渐精、辨别渐明。
  “练好眼力”的同时,还要“练好脑力”,加强对科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思考分析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黔西县解放村之行让我深刻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乡风文明”。
  最后,要“练好笔力”也至关重要,转换文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优秀的作品,我努力在提高表现力、传播力上下功夫,积极创新写作方式、新闻样式和传播形式。拒绝闭门造车、用材料编写,减少一些抽象概念、呆板说教、空洞口号,写自己亲眼所见,书自己亲耳所听,增加一些鲜活人物、生动故事、群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