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多彩时评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中国天眼”引爆科普游

记者 张发扬 通讯员 李腾群

贵州日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8月04日    来源:贵州日报


  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之一的“中国天眼”景区,自2016年9月25日正式开园后,以天文科普为代表的平塘旅游便备受世人瞩目,特别是今年暑假以来,慕名而来的青少年、学校团体与日俱增,当地科普旅游经济初见雏形。
科普氛围日趋浓厚
  “中国天眼”景区投资约50亿元,配套天文时空塔、时光钟摆、时光刻度、喀斯特地质公园、科幻酒店、天幕商业街等13个项目,打造天文科研、科普旅游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为科普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浓厚的科普氛围下,独特的寓教于学的科普旅游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中国天眼’景区成为平塘旅游的引爆点,许多家长、高校都想借此为契机,完善教育活动。所以,以青少年为主的科普教育旅游是我们目前主打并要深入挖掘的主推旅游线。”三天旅行社经理卢德花介绍说,线路是“中国天眼”景区——牙舟陶体验——六硐帐篷露营,反响很好。
  旅游热点,也引来媒体的关注。央视《大家》栏目、《辉煌中国》、《加油!向未来》栏目,都不约而同把平塘的美景、民族风情与中国天眼的景点进行串联,通过拍摄天眼外景、内部及人物故事,呈现中国在科学前沿领域的实力和建设成就,也展现着科学之奇、科学之美、科学之趣、科学之用,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中国天眼”景区科普氛围日趋浓厚。
“中国天眼”成科普夏令营首选地
  “站在大地上是不是感觉大地像一个圆盘一样,如果在大地上分角度,一般来讲我们正北方就是零度。”在天文体验馆内,武汉天文研学夏令营团队的老师正带着孩子们了解日晷的作用和使用原理,一路带着同学们参观馆内设施,一路讲解相关天文知识……
  据了解,从7月14日高峰期到目前,共有约30支省内外学子团队前来“中国天眼”开展夏令营活动。“拉美传播与网络研究班、华侨学者、南开大学、贵州大学都先后组团过来开展活动……”星辰天缘酒店的前台接待员为记者细数着暑假来研学的学生团队。
  据平塘县旅游部门初步统计,2017年上半年,该县接待游客513.63万人次,同比增长43.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23亿元,同比增长42.43%。其中,“中国天眼”景区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就达374.86万人次。
科普旅游经济初见雏形
  与日俱增的客流量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也掀起了投资创业热潮。如今,很多克度镇群众都吃上了“旅游饭”,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超过400人。
  在科普旅游的带动下,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据统计,2016年,平塘县旅游总收入55.29亿元,是2010年的3.28倍,年均增长26.82%。
  现在的克度镇可谓是“百米一酒店、十米一餐馆”。到2017年6月,酒店数量已达46家,饭店也有101家。小镇拥有的酒店比有些县城还多。今年端午节期间,“中国天眼”景区就接待游客21.8万人次,景区综合收入10898万元,创历史新高。
  独具特色的科普旅游魅力凸显,“景点旅游”逐步向“全域旅游”转变。近年来,平塘县准确找到了旅游业突破的关键点、撬动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平塘县的规划蓝图上,天文小镇的定位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天文地质科普城市综合体和文化产业园区”。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资源优势凸显,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今年,平塘将启动建设贵阳外东环高速(乌当羊昌——贵定云雾平塘支线)和断杉经克度航龙至下司高速公路项目,标志着平塘将正式融入贵阳1小时经济圈。以“三天”奇观为品牌,围绕FAST打造天文科普旅游为核心,以“大射电”引爆“大旅游”,“唯一”“神奇”“高端”的天文科普旅游国际化品牌正在形成,科普旅游经济雏形已日渐显现。
  平塘县政协副主席、克度镇党委书记田仁飞说,该镇将力争保持50%的经济增长速度,确保经济总量在“十二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两番,GDP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帮助剩余的1450户428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2018年实现全镇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以航龙为核心,集镇为龙头,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宜居、宜游、宜商的天文小镇科普旅游经济格局。
  孩子们在天文体验馆感受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