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0 版:区域周刊·遵义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第一书记“运苗”记

本报记者 王其伦 通讯员 吴付刚

贵州日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3月14日    来源:贵州日报

  “袁运华50棵!”
  “黄安明50棵!”
  “冯如会50棵!”
  2月28日早晨,阳光明媚。
  习水县程寨镇大合水村村委办公室门前非常[热闹。
  下苗,发苗,从习水县林业局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凡伟,和驻村队员一道,拿着花名册正在协助村民们领苗。不到一小时,这些从湖北运来的一大车杨梅苗就被124户村民领光了。
  背着苗木急匆匆赶往回家的路上,花白头发的贫困户袁运强心花怒放:要抓紧时间把自家的房前屋后全部栽上。春节前,他从村里的苗圃场分到了8000元的红利,挂灯笼放鞭炮,还请人写了幅“锦上花科技扶贫,种花卉入股致富”的对联贴在大门上,高高兴兴过了一个热闹年。
  “这些苗金贵得很呢!”骑着摩托车拉苗的村民袁明宣跑得更快。和袁运强一样,同样分到红利的他,过年期间花3000元钱买了辆小三轮。
  “一天也耽搁不起。”凡伟说。
  两个月前,大雪纷飞。凡伟和村委会主任袁加玉奔赴890公里之外的湖北“拉苗”,办理完苗木采购相关业务后,1月5日返程。正值春运期间,坐飞机每人要花1700多元,坐高铁动车要花800多元,坐火车卧铺380元,“算了,119元的火车站票便宜。”考虑到在火车上就餐昂贵,两个人买了20元的馒头充饥,在火车上“啃”了起来。两人从襄阳到重庆,在拥挤的火车巷道站了整整13个小时后,又连夜挤上从重庆开往习水的大巴。
  去年5月1日,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建苗圃场,村委会的干部兵分两路,一路带着13户入股的贫困户顶着烈日打坑平场,凡伟则和镇、村的干部一道,奔赴四川成都温江购母本苗。为了节约开支,他们自带干粮,坐着大巴,住的是50元一间的简易旅社,为了尽可能降低苗木成本,他们一天徒步30多公里询问了10多家苗圃公司比较价格。
  浸满汗水的果苗从山外运来,就这样栽在了大合水村的荒山坡,不到一年时间,全村的水果、花卉、中药材面积扩大到1700多亩。
  “两年后,这些桂花树每棵可以卖200元钱。”凡伟说,去年3月以来,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成立公司,以“支部+公司+贫困户”的方式,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打包贫困户“特惠贷”,建起138亩苗圃场并成功市场化运作,实现当年村集体经济纯利40万元,13户贫困户户均分红8000元。
  远远望去,大合水村的山头,人头攒动,一棵棵果树又“站”了起来,“站”成干群连心的一道风景,好美。